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疫情中心已从中国转移至世界其他地区,使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病例增加并向外输出,传染病专家认为,病毒在四五月间消失的希望恐怕因此破灭。
《海峡时报》直播节目The Big Story昨天邀请四名传染病专家一同讨论疫情接下来的走向。其中,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认为,冠病19不太可能和沙斯一样自行消失。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系主任许励扬副教授也指出,随着疫情中心从中国转移到世界其他地区,他预计疫情将持续至今年底。
“我们可能会看到,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病例增加并向外输出。这意味着,原本期待疫情能在四五月结束的我们,希望将会破灭。”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说,接下来的考验在于各国能否有效控制境内疫情,避免跨境传播。
“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我们拥有强大的医疗保健系统,并且能够控制境内情况,但与我国有着紧密旅游联系的其他国家,若无法同样成功地控制疫情暴发,病例将持续且频繁地输入我国。”
我国病例有可能激增 须时刻保持警惕
冠病19传播迅猛,韩国、意大利和伊朗等国的病例都在短时间内激增。梁玉心解释,这是因为病患在发病初期、病症轻微时所分泌的病毒反而较多。
虽然我国的每日确诊病例维持在13人或以下,但麦锡威强调,病例有可能突然激增,因此须要时刻保持警惕。
“实际上,许多病患的症状轻微,甚至不认为自己病得很重,会继续进行社交活动和上班。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病毒就可能扩散。因此,病患如果太迟求医,那不幸的是,许多人会被感染,形成感染群。若无法及时侦测或控制病毒的扩散,感染群就会变得很大。”
曾任职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客座研究员蒂克(Tikki Pangestu)说,人们不能指望有疫苗作为灵丹妙药,因为未必能研发出让人体对冠病19产生免疫的疫苗,即使有,疫苗也可能有副作用。
梁玉心也指出,在疫苗之外,还须研究新药、新的治疗方法,以及更好的病毒检测试剂盒等。
针对为何不将试剂盒派发给诊所,避免病患到诊所求医却成漏网之鱼,麦锡威解释,目前使用的试剂盒只能采集样本,之后还得送往实验室,而医院实验室如今每天批量检验两三百个样本,已导致检测时间被拉长。
他认为,让诊所将疑似病例的样本送往实验室,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希望尽可能让诊所医生有能力检验病毒,但这仰赖新科技。能真正起到帮助的,应该是一种简易的现场检验方式,能在一小时内得出结果,以便医生能实时决策。”
四名专家昨天也讨论了游轮在我国停靠的风险。麦锡威强调,自疫情在1月暴发以来,每天仍有来往新加坡的船只。以我国为基地的船只,即便是游轮,也允许返航。
“重要的是,当船只返航时,我们会高度警惕,确保船上无人感染冠病19。如果他们被感染,我们则必须有所警觉,确保能够识别和隔离病例,控制进一步的扩散。”
也有许多国人关心,来临的3月学校假期能否出国。对此,蒂克说:“如果前往的地方没有太多本土传播的病例,那我认为可以照旧出发,但如果是伊朗、意大利北部或韩国,而且是非必要行程,我会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