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熟食中心 迷你"国民食堂"

德明熟食中心两层楼只有30摊,但许多摊位都大排长龙,或得拿号码等候。(萧紫薇摄)
德明熟食中心两层楼只有30摊,但许多摊位都大排长龙,或得拿号码等候。(萧紫薇摄)

字体大小:

建于1974年的德明熟食中心,位于如切私宅区,规模很迷你,却俨然成了居民和全岛食客的国民食堂。人气美食包括一元五角的独家豆干包、已故前总统纳丹常光顾的罗惹摊、鸭饭粿汁,以及两摊大排长龙的云吞面。

德明熟食中心两层楼只有30摊,因规模太小而没有商联会,但许多摊位总是大排长龙或得拿号码。这里的罗惹、云吞面、豆干包、鸭饭,都是不少食客心目中的全岛最佳之一。

熟食中心坐落在热闹的如切路和德明路十字路口旁,附近有许多俗称“吃风厝”的排屋和古色古香的战前骑楼店屋,中高档餐馆和咖啡店随处可见,价廉物美的熟食中心显得“鹤立鸡群”。

小贩们说,这里“太小”不需要商联会,若国家环境局安排清洗等活动,大家互相“说一声”就可以了。五年前经过两个半月整修后,熟食中心更换新桌椅、翻新厕所;为防飞鸟抢食,两层楼外围都装了防鸟网,让用餐空间更舒适宽敞。

走入熟食中心,底层的德明鸭饭、如切啊发云吞面,以及二楼的德明叉烧云吞面、已故前总统纳丹常光顾的老鸿生罗惹,不是大排长龙就是要拿号码,各有粉丝,煞是热闹。

全岛唯一 风味豆干包

010420_hawker_friedtofu_Large.jpg
 “生成豆干包”第二代传人邱良华(左)入行37年,头手郭成发也帮了他20年。(萧紫薇摄)

在人气摊中,“生成豆干包”据说是全岛唯一的豆干包专卖摊。这是糅合潮州和娘惹口味的小吃,油炸得金黄的豆干,塞满切碎的鸡蛋碎、炸芋头、炸面粉屑、黄瓜和鱼饼,搭配掺入花雕酒的卤鸭汁和娘惹辣酱,一个卖一元五角,风味独特。

摊主邱良华(58岁)的父亲邱木得(1997年80岁过世)1959年在加东如切一带,以搭配卤鸭汁的油炸豆干包闯出名堂。邱良华笑说,当时娘惹流行“赌鸭”,摊贩都要准备骰子,有人以卤鸭为赌注,有人以看来像“荷包”的豆干包为赌注。

邱良华从跟着父亲卖豆干包到独当一面,已经37年了。他每天凌晨4时许准备,7时开摊,边炸边卖,约下午4时收工,日做约12个小时,在三名助手帮助下,除了卖卤鸭,每天可卖500个豆干包。

单身的他乐意分享,不担心手艺失传。“我会的都教给助手,没有所谓秘方。以后要继承要开档,随便他们。谁要学谁要卖都没问题。”

父子档联手特制 弹牙全蛋面橘辣酱

010420_hawker_wantonmee_Medium.jpg
 “德明叉烧云吞面”父子档黄光兴(左)和黄俊漳联手打拼,要把家族云吞面发扬光大。(萧紫薇摄)

人气云吞面父子档联手,特制“弹牙”全蛋面、云吞和橘色辣椒酱,俘虏一众粉丝。

“德明叉烧云吞面”与丹绒加东的“荣高叉烧云吞面”有一段渊源,荣高2011年曾获“第二届新加坡小贩至尊”的“云吞面至尊”大奖,其老摊主曾与德明的摊主合作一阵子。

半退休的德明女摊主陈亚妹(70来岁)在原地经营46年,卖过鱼丸面和鱼汤,11年前荣高老摊主伍华丁跌倒受伤,请老友陈亚妹帮忙几个月。陈亚妹的儿子黄光兴(55岁)也辞去货仓主管工作,转行全职卖云吞面。过后德明和荣高各自发展,也继续维持高人气至今。

如今,这个人气摊由黄光兴打理,除了妈妈和弟妇帮忙,儿子黄俊漳(28岁)一年多前也辞掉手表店助手工作,跟父亲一起打拼。陈俊漳说,自己爱吃云吞面,也以家族的云吞面口味为荣,希望好好学习,未来继承这门生意。

黄光兴说,他每天早上7时来开工,9时开卖,往往连做六小时没休息,平日开到晚上9时才收档。他表示,爽口弹牙的全蛋面是跟厂商订做的,成本比一般的面贵一半,云吞和辣椒酱的配方也是按家族秘方制作,顾客也可另外任取酥炸猪油渣来拌面。

两酒店大厨创业 卖星级咖哩汁烧腊

010420_hawker_roastdelights_Medium.jpg
“龙源咖哩汁烧腊”的搭档罗文龙(左)和张仲喻,都是从五星级酒店烧腊部门出来创业的厨师。(萧紫薇摄)

酒店大厨好友搭档创业卖咖哩汁烧腊,以五星级酒店水准烹制小贩美食。

“龙源咖哩汁烧腊”卖的是新马少见的咖哩汁烧腊,合伙人罗文龙(48岁)说,这是印度尼西亚流行的吃法,他和搭档张仲喻(46岁)取得灵感,根据顾客口味调配出干香微甜偏辣的口感,加入马铃薯烹煮,淋在白饭配烧腊享用。

罗文龙和张仲喻都曾在五星级酒店烧腊部门工作多年,得到香港烧腊师傅真传,烧鸭和烧肉很受欢迎。罗文龙22年前入行,张仲喻30年前学艺,两人当过几年同事,五年前合作创业当小贩。

两人每天清晨7时许开工,晚上9时收档,搭档轮流做晚班,最近两年建立不少回头客。

罗文龙说,虽然辛苦,但一心想趁50岁前创业。他与当古筝教师的妻子育有20岁女儿。

小名阿源的张仲喻16岁就到马六甲当学徒,五年前成为新加坡公民,他与上班族妻子育有四名儿子。“创业比较艰难,什么都要看紧。食物素质、成本和顾客要求,每个细节都要照顾到。但当小贩还是比较自在,只要收入可以应付成本就还好。”

坚持手作潮州粿 宁让客等不赶货

010420_hawker_teochewkueh_Medium.jpg
 “一品佳美食”母女档黄薇娟(左)和吴金凤用心制作皮薄馅厚的招牌笋粿、芋头粿和肉粽。(萧紫薇摄)

潮州粿母女档用心手作皮薄馅厚的招牌笋粿、肉粽和少见的芋头粿,宁愿让顾客等也不赶货。

底层的“一品佳美食”由潮州母女档黄薇娟(71岁)和吴金凤(47岁)搭档,母亲当小贩30年,23年前来德明熟食中心开档,女儿10年前过来继承手艺。

吴金凤说,每天手作潮州粿,要确保皮薄馅厚和新鲜,也尽量做得健康少油,并且用上好的虾米和新鲜的沙葛。除了用俗称芒光的沙葛制作笋粿,店里也卖韭菜粿、糯米粿和少人做的芋头粿。

记者走访时,有顾客来买笋粿和肉粽,两母女都答说“还在蒸”,确保重质不重量,确保满意才出货,也确保顾客吃得满意。

公众可登录www.oursgheritage.sg网站支持小贩文化申遗,活动将进行至2020年底。

配合新加坡为小贩文化申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19年1月到8月,《联合晚报》每周二风雨不改推出《小贩周记》,全岛搜罗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摊。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欲罢不能,采访团队于是重新出发,11月起继续出击,再推出《小贩周记》全新系列,深入发掘和报道小贩中心的特色和人情味故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