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街头拾荒夫妇有家不回,近年两次获当局安排搬进租赁组屋,但他们不是嫌距离太远就是嫌不够空间囤放回收品,至今依然选择当“游牧民族”。夫妇俩还霸占店铺后巷的消防通道堆积回收物与挡着店铺后门,让商家忧虑环境卫生和引来火患等问题。
有读者日前通知《联合晚报》,指一对拾荒夫妇住在实龙岗路上段与惹兰仑甘(Jalan Rengkam)之间一排店屋的后巷,两人每晚都在后巷露宿。
记者走访后巷,发现两人就是本报曾在前年和去年都曾报道过的拾荒夫妇,他们这些年好似“游牧民族”到处迁移,三年来在高文一带搬迁三次。当天,皮肤黝黑的拾荒叔王先生(52岁)与妻子在后巷里整理杂物,包括纸皮、旧电器、塑料袋和铁罐等,凌乱地堆叠着,一些还发出阵阵恶臭。
后巷堆积的杂物甚多,挡了好几家商店的后门。麻辣香锅店老板李先生(38岁)受访说:“我反复跟他们说不要挡住我们店的后门,如果引来蟑螂就会很不卫生,毕竟我们是做饮食生意的。”
后巷一边挨着店铺,另一边挨着双层排屋,居民徐先生(66岁)说,担心回收品的堆叠会造成蚊子滋生,也有火患隐忧。“有时我看到他们捡到丢弃的煤气炉,再把没用完的煤气排放出来,周遭不少易燃物,很担心引起火患。
拾荒叔王先生(52岁)受访时,用福建话回应:“我们捡了这些东西,家里没位放,巷子才有足够空间。”
他透露,其实去年已经申请到盛港的租赁组屋,“但盛港离高文太远了,我们习惯在这里捡纸皮,而且买纸皮的顾客也在这里,把东西搬上搬下太麻烦了。”
为此,当局为他们找了一间靠近高文的租赁组屋,希望两人不再露宿街头。王先生证实此事,指前几周有社工来通知,说当局帮他们找到了靠近高文的租赁组屋,但两人想了一番后,还是拒绝搬进去。
王先生指向杂物堆说:“如果住一房一厅的组屋,这些放在哪里?当局又不能让我们在组屋清洁工的储藏室放这些东西,所以还是住这里比较好。”
称睡街头有人捐钱送饭
住租赁组屋得付租金,露宿街头还有人捐钱送饭,拾荒夫妇把后巷当家。
王先生称,夫妇每月靠捡拾荒最多挣1000元,若生意不好只能赚三四百元。若搬进租赁组屋,他们还得付上百元的租金和水电费。
他说:“有时候人家经过,会说我们辛苦了,给我们递上50元,而且每天中午和傍晚也有义工送饭盒来,我们都有得吃。”
跟记者谈话到一半,拾荒嫂就打开当天的饭盒开始吃,盒子装有米粉、青菜和肉块。
据记者观察,杂物堆周围也有数个装着塑料饭盒的红色袋子,相信是夫妇吃完后留下来的。
夫妇至今未领钥匙
建屋发展局今年3月帮两人安排搬进靠近高文的租赁组屋,但两人至今却没有领取组屋的钥匙。
建屋局回复本报询问时说,去年6月夫妇俩获分配到在盛港的租赁组屋,两人偶尔也回去过该组屋,但当局从社工那里得知,王先生觉得住家距离他们捡纸皮的地点太远。
“为了帮他们节省车程时间,我们已经于今年3月建议他们换靠近高文的另一个租赁租屋。然而,夫妇俩至今还未领取钥匙。”
社会及家庭发展局回复本报询问时也说,当局已知道拾荒夫妇的情况,目前正与多方政府机构及义工携手帮助他们。
“根据家庭服务中心的社工,这对夫妇有足够储蓄供应基本生活所需,他们也有一间租赁租屋,但选择用来储藏收集的杂物。我们会继续和相关当局合作帮助这对夫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