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精选18历史地标与场所 三主题路线古迹行脚游后港

字体大小:

这是国家文物局推出的第20条古迹之旅路线,研究筹备花费约一年时间,也是历来有最多社区力量参与的一次,28名后港居民通过访谈或提供照片,向国人展示后港更生动丰富的历史与故事,内容记录在旅游指南中。

说到后港,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潮州人和工人党大本营,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它其实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组屋市镇,也是本地天主教社群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从鳄鱼园和海盗袭击的过往,到首个坐落在组屋区的麦当劳,国家文物局昨天推出全新的后港古迹之旅,在区内精选出18个历史地标与场所,通过三条不同主题的自助导览路线,助公众实地探索后港从种植园与渔港蜕变为繁荣现代地区的历程,以及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后港究竟有多大?据研究并策划后港路线的文物局教育推广与社区外展高级经理谭绣洁介绍,尽管没有计算准确面积,旧时后港地区北至如今的万国通道,南以布莱德路和巴特礼路交界为限,西到杨厝港路,东至德福工业区。

政府在1979年宣布发展后港新镇,其实后港的历史可追溯到1820年代,更随着1830年代英殖民政府为连接市区和东北角实龙岗河港而兴建的实龙岗路上段蓬勃发展,吸引移民在此落地生根,并以精于捕鱼和经商的潮州人为主。

体现不同籍贯历史与宗教文化特色

后港因地处实龙岗河后面而得名。不同于如今遵循汉语拼音“Hougang”拼写,早年大家多以潮语称之为“Au Kang”。早年聚居在实龙岗路上段尽头港脚甘榜的潮州人多是天主教徒,于是圣母圣诞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应运而生。教堂至今仍有以潮州话进行的弥撒。加上同在2005年被列为国家古迹的后港斗母宫,两座历史地标加起来有200多年的历史。

这两处地标皆收录在“后港地标”与“建筑瑰宝”两条主题路线中。另一条“服务机构”路线则经过六个地点,如本地最早成立的善堂之一普救善堂,它创设91年来救济地区乃至全国有需要民众,还有免费中医诊所;位于巴特礼路的拉马克里斯南传道会(Ramakrishna Mission)至今仍收留着12名因家庭失和而寄宿的男童,以及新加坡后港海南同乡会等。三条路线皆体现后港不同籍贯、历史与宗教文化特色,参观全程各需一小时到一小时45分钟不等。

这是文物局推出的第20条古迹之旅路线,研究筹备花费约一年时间,也是历来有最多社区力量参与的一次,28名后港居民通过访谈或提供照片,向国人展示后港更生动丰富的历史与故事,内容记录在旅游指南中。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陈子宇:每年规划两三条导览路径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政策与社区)陈子宇说,疫情期间,国人无法出国,但又乐于寻找崭新且特别的体验。“我们希望鼓励国人外出探索本国后花园,重新认识新加坡在别具浓郁地方魅力的独特文化遗产体验方面,所能提供的东西。”

他表示,文物局以每年两到三条的速度策划导览路径。下一条古迹之旅将讲述另一个市镇三巴旺的故事,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另一条则是聚焦直落亚逸宗教组织和场所的“和谐之行”。明年还将有第三条路线,但内容暂时保密。

后港古迹之旅配有四种官方语言的详细旅游指南与导览地图,民众可免费在文物局网站Roots.sg下载,也可到文物局属下博物馆、阿裕尼—后港市镇理事会(后港办公室),或是区内七个民众俱乐部与联络所领取纸质版本。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