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辉谈领导华社联络组: 拒被狭隘定义框住 凝聚华社向前迈进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今天起接替交通部长王乙康领导华社联络组。(陈渊庄摄)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今天起接替交通部长王乙康领导华社联络组。(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出任华社联络组领导的唐振辉指出,除了强调小组领导更新的重要性,总理之前也表示希望他能拉近各华人组织之间的距离。唐振辉说:“我也希望我能够凝聚华社,带领华社前进。”

出任华社联络组领导的唐振辉,知道自己一向来给人的印象难以与传统华社联想在一起。

例如,先说语言能力,过去曾接掌华社联络组的部长王乙康和陈振声等人都是中英流利,与华社甚早结缘。唐振辉则打从加入政坛就不只一次坦言自己的华语能力差。

他本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谈及新职务时也透露,自己在知道李显龙总理要将这项任务交托给他时,相当惊讶。不过,虽然如此,他在言语之间仍流露出了一股能胜任新职务的自信,显然不愿被外界对“华社”二字狭隘的定义给框住。

自小在方言环境下成长 世俗方式尊重多元文化

“或许应该说,与华社联络组前面几任领导相比,我有的是另一套不同的价值观。这样的背景无谓更好或更差,但就是不同。我希望自己的华语还能再进步,但现阶段因为懂得方言,我依然可以和华社领导轻松对话。使用方言也让我们能更深一层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及每个方言群体特殊的传统。”

唐振辉是广东人。访问一开始,他就指出,年过九旬的祖母只懂广东话,因此他从小在方言环境下长大,虽华语“半桶水”,但喜欢看广东大戏、听广东金曲,这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他的华人身份认同。

他也认为,亚洲文化在社会已根深蒂固,即便是本地讲英语的群体,也不一定完全欣赏西方文化,只对此产生共鸣。

他说:“我也不认为华社是铁板一块、划一与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蜕变,再加上年轻一代新想法的渗透,华社必须改变,要适应新的现实。我们也必须换一个方式思考华社,不能受限于定义什么是华社而什么又不是,再将之区分开来。我们应该更包容。”

这次近一个小时的访问全程以英语进行,但唐振辉在适当时仍使用一些广东和华语词汇,解释观点,如表示希望和华社领袖建立“感情”,从直接接触的过程中,让大家更认识他的为人。

唐振辉也非常看重“尊重”二字。到走访各个会馆时,他坚持多用华语和方言沟通;在参加不同宗教团体的活动时,这位罗马天主教徒也说毫不避讳,积极参与各项仪式。

例如,上个月本地各道教宫庙举行九皇爷诞庆典,在迎圣驾仪式中,唐振辉就捧着神座,与信众一同将九皇令牌护送入神殿,结果这一举止引来质疑。他说:“有些人会问:你不是天主教徒吗?为什么这么做?但我不认为这会改变我的信仰。”

任城市丰收案代表律师 清楚工作与生活分际

唐振辉也掌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他说:“除了因宗教团体的活动在我们管辖范围内,我也一向以世俗、非宗教的方式看待这种参与。这是为表现我尊重他们的文化,而我认为这种尊重是重要的。”

另一或许会困扰其他华社领袖对唐振辉观感的,是他在城市丰收案中挥之不去的律师形象。

被记者问及时,唐振辉侃侃而谈,表示虽然最近见面时华社领袖都出于礼貌不敢问,但这不是他第一次面对提问,即为何要在这起备受瞩目的案件中担任教会创办人康希的代表律师?他指出,就连身边认识他的天主教徒也曾质疑他“改了宗教”。

“不过,担任代表律师的六年多以来,我从未踏入城市丰收教会。对我来说,这是工作,工作和生活我分得很清楚。我还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我尊重其他人。身为律师,我也希望尽力而为。”

唐振辉自今年9月开始走访不同的会馆和华社组织。他指出,受疫情影响,会馆和歌台都尝试转办线上活动,而他们也从中发现网络空间可以有更多可能性。他希望这股趋势能持续,华社联络组也将尽力扮演协调角色,给予援助。

唐振辉指出,除了强调小组领导更新的重要性,总理之前也表示希望他能拉近各华人组织之间的距离。唐振辉说:“我也希望我能够凝聚华社,带领华社前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