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研究人员参与研发中的冠病疫苗“ARCT-021”,目前正筹划进入第三阶段的临床试验,料有上万名来自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参与。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兴传染病项目副主任黄英勇教授昨天(11月13日)在由新加坡临床医学科学家学院主办的研讨会上,透露这点。
为这款疫苗提供科学指导的黄英勇指出,针对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的计划仍在拟定中,但必然会有多过1万名参与者。“新加坡将是参与的国家之一,但试验还会涉及多个国家,因为我们无法在本地找到1万甚至1万5000人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由杜克—国大医学院和美国药剂公司Arcturus Therapeutics合作研发的冠病疫苗“ARCT-021”,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目前在新加坡进行。试验共有106名志愿者参与,中期结果显示参与者体内有产生冠病抗体,无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一般上,研发中的疫苗在首两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分别会有数十名和数百名参与者,第三阶段则会大规模招数千名参与者。
黄英勇在研讨会上就冠病疫苗的有效性发表演讲时说,候选疫苗通常平均三到五年才会进入首阶段临床试验,但冠病疫苗不到一年已迅速取得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二,155款候选疫苗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39款已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第二和第三阶段则各有18款和11款疫苗。
我国将出资近3亿元生产和购买“ARCT-021”,目前未知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何时开展,但据日前报道,首批疫苗预计最早明年第一季运来新加坡。
这款疫苗采用自动繁殖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可模拟冠病病毒,注入体内时身体会产生类似于冠病的蛋白质,从而刺激人体随着mRNA的增加产生更多抗体和能攻击病毒的T细胞,因此只需低剂量和一次注射就可达到免疫效果。
黄英勇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团队是根据从骨痛热症和黄热病疫苗汲取的经验,选择研发这款自动繁殖的mRNA疫苗。“我相信我们拥有一款良好而安全的候选疫苗,但只有临床试验能证明我的乐观是否有充分理据。”
黄英勇认为,目前各国选择研发不同类型的疫苗是合理做法。“我们不知道哪些疫苗最有效、最安全,而最安全的疫苗也未必是最有效的疫苗。因此要在安全和有效性之间取得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