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争分夺秒 女胸模拟训练消除心脏骤停施救顾忌

字体大小:

不少男性施救者对于抢救女性仍抱有顾虑,担心被误会意图非礼,或自认为会冒犯患者。新加坡心脏基金推出本地首个心肺复苏术女性训练模型配件,套在普通训练模型上,模拟女性胸部,希望能消除顾虑,从而协助提升心脏骤停女病患的存活率。

配合全球救生日,新加坡心脏基金推出本地首个心肺复苏术女性训练模型配件,套在普通的训练模型上,模拟女性胸部,让施救者掌握施救技巧的同时,消除因触碰女性胸口而被指非礼的顾虑,从而协助提升心脏骤停女病患的存活率。

66家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CPR+AED)培训中心各可获得一个女性训练模型配件,该组织主办的认证课程即日起也会使用该配件。

去年一项本地调查发现,约1000名公众当中,有6%的人认为,旁观者会因为担心被指非礼而不为陌生人实施心肺复苏术。然而,救援工作每拖延一分钟,心脏骤停病患的存活率就会下降10%。

据卫生部入院前紧急护理组(UPEC)提供的2018年最新院外心脏骤停数据,病例自2011年逐渐增加,从1377起升至2972起,主要归咎于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国人出现更多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所幸的是,旁观者以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施救的比率也显著增加,分别从2011年的22%和1.8%增加至2018年的61.8%和7.2%。

三年经历四次心脏骤停 女子庆幸“活着最重要”

不过,不少男性施救者对于抢救女性仍抱有顾虑,担心被误会意图非礼,或自认为会冒犯患者。

例如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时,得解开患者的上衣,胸罩稍微往上移,一个仪器贴片贴在左乳房下方,另一个则贴在右前胸上方的胸罩带底下,才能启动电击。

拥抱社区服务执行总监杨恩慧七年前患上骨髓癌,医生告知病情随时会引发心脏骤停,她近三年并经历了四次,幸亏每次都有同事、该社区服务组织的创办人麦锦鸿(54岁)为她进行心肺复苏术。

杨恩慧说:“我每次醒来首先就是想知道救命恩人是谁,除了想表示感恩,其他想法或过程中是否骨折等都不重要,活着最重要。”

麦锦鸿在上世纪70年代的学生时期学习紧急施救技巧,随后每隔两年都参加复习课程,但面对人生首个真人病例,他没什么时间多想。

“当下难免担心把手压在女性胸口是否不妥,但看她的脸已苍白、手变得冰冷、冒着冷汗且没有呼吸,救人要紧,不可以让自己因顾虑而白白牺牲一条性命。”

因避忌而压错伤害更大

新加坡心脏基金董事会成员兼社区心行动联合主席的心脏科顾问医生徐德祥指出,本地未曾发生施救者被患者怪罪的案例,但不少男性为女性进行紧急施救时不知所措,甚至把手的位置调下,因而按压错误部位,造成更大的伤害,包括肋骨骨折或损害其他器官。

“其实在男女身上进行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技巧和方式是一样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