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天气不断升温 工作场所指南新增防室内中暑方针

字体大小:

一名来自气候较冷地区的客工,还未适应本地的炎热天气就被安排到工厂负责将食品移送至加温的干燥室,结果在工作时中暑晕倒。

随着最近天气变热,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更新《管理工作场所中暑指导方针》,首次加入预防室内中暑的指导原则,并通过这个例子提醒雇主,室内工作也有中暑风险。

本地今年2月发生了11起工作场所死亡事件,跟去年同期相比翻倍,工伤致死的情况因此受到关注,其中也包括热损伤和中暑的情况。

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新加坡的天气不断升温。从1974年到2014年之间,本地平均气温每10年平均增加0.27摄氏度,气温超过34.1摄氏度的热天也从1972年的10天增加至2014年的64天,在本地湿热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因此更有可能出现中暑等热损伤。

为此,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2010年首次推出《管理工作场所中暑指导方针》,并于2012年和去年12月31日修订方针的内容。去年的修订首次加入关于室内热应激(heat stress)的相关个案和信息以及热损伤的急救方法。

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这是理事会第二次修订指导方针,包括新增室内中暑的信息以及加强针对预防和处理热应激的指导。

身体情况及工作性质也是中暑因素

“一般人以为中暑只有在户外才会发生,但我们要提醒雇主,中暑在室内或户外都可能发生,因为中暑不只是基于环境因素,员工本身的情况以及工作性质也是风险因素。”

理事会也指出,接下来几个月本地天气将继续变热,建筑业、园景业、海事业和制造业的雇主都应遵照指导原则,确保员工不会中暑。除了这些行业外,一些如铸造厂、工业厨房、洗衣厂、锅炉房和食品与饮料加工厂等室内环境也都存在中暑的风险。

之前案例也显示,员工在通风不良的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身体未适应高温,都会有中暑的可能。理事会因此提出多个针对性建议,例如鼓励雇主为机械安装隔热设施、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及为来自寒冷国家的员工逐步增加在高温环境的工作时间以进行热适应(heat acclimatisation)。

为协助雇主更好地检查室内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导致员工中暑的风险因素,理事会也更新了预防热应激的清单,以加入一些检查室内工作场所的建议。这包括高温的机器和设备是否有充足的隔热或防护装置,以及工作场所是否足够通风。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