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政府“宰圣牛”的意义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4月18日

国会议长哈莉玛在为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九天的辩论作总结时,形容以分级制取代全国小六会考现有的总积分制,和让未婚妈妈享有16周的有薪产假,是政府宰了两头政策圣牛,而社会也将因此铭记本次国会的辩论。与此前的“宰圣牛”不同,这是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在去年大选获得选民强力委托后,所公布的第一个预算案。换言之,这是政府取得强大执政优势所做出的改革,在自信背后也透露了施政理念的变化。

哈莉玛表示,国会辩论“传达了(议员)所代表的老百姓的痛苦、忧虑、喜悦、抱负和希望”,因而政策的转变,反映的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改变,是政府与人民之间感情和理智的互动。会考评分制度的改变,以及让未婚妈妈享有平等的职场福利,之所以被称为“宰圣牛”,在于社会此前对现状的态度是相当保守的,因此改变在性质上带有激进意味,凸显的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变化。

小六会考从总积分制改为分级制,针对的是目前“一分定胜负”,甚至“一考定终身”本身及其所连带的不健康现象。这背后所涉及的不只是对唯才是用理念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面对教育竞争的错误“怕输”心态,更有以补习产业为主的庞大利益链。可以想象,改革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和实际的阻力不会太小。成败的关键,恐怕还在于制度的变化能否推进心态的改变,如果家长、学生和教育界仍然深陷分数主义的迷思,最终不免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异化现象,沦为换汤不换药的形式改变。

这就牵涉到更为深层的意识形态了,包括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对教育的目的,甚至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以成功为例,如果社会依然普遍相信它等同于飞黄腾达、名利双收,而考试结果与文凭则是敲门砖,那么总积分制改为分级制,并不能改变人们的思维,进而改变其行为。唯有人们开始相信,所谓追逐生命里的彩虹,并非只是单向度的那一桶金,而是更为丰富的精神与心灵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用分级制减轻不良的教育竞争,为实现不一样的理想创造空间,改革才能达到其目的。

同样的,让未婚妈妈享有16周的有薪产假,乍看似乎颠覆了既有的“亲家庭”立场,因为之前对未婚妈妈的政策歧视,目的正是要传达不鼓励不婚生育,希望借此强调对完整家庭组织的重视与保护。但是两大因素相信是促使政策改变的动力。首先是至今生育率的萎靡不振,尽管多方尝试,各类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务实地看,任何生育方面的负面做法,显然与鼓励生育的国策背道而驰。

其次,重视与保护传统家庭组织,并非一定要通过歧视未婚妈妈来实现,道理甚明。然而这样的论述,必然产生不易化解的矛盾——对未婚妈妈一视同仁,反而容易被误解为对传统家庭组织的轻视。更为妥当的论述,应该是从社会包容的角度出发,对弱势及不幸群体施以援手。并非所有的未婚妈妈都是当事人自主的决定,她们的孩子先天上已经面对相对不利的社会环境,政策上的调整,只是扫除她们所处的不公平处境,而不是对传统家庭的变相否定。

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这两头圣牛被宰,意义固然不小,却应当是改革千里之行的两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新加坡接下来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更多行之有年的政策,因此也必须被全面检讨,因为以往取得成功的做法,在未来或许会变成突破的障碍。所以这两头圣牛,不应该是句号。同时,诚如哈莉玛所说,国人不能单靠政府去推动改变,“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愿意跑多快,是否想捉住彩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