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为未来经济做好准备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5月19日

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属下的初期创业基金,决定用一元对一元的方式,首次拨款给四家本地大型企业各1000万元,鼓励它们为本地创业科技起步公司提供创业资本基金,通过合作让双方带动彼此的业务发展。四家获得拨款的本地企业分别来自房地产业、网络科技业、农业综合企业以及供应链管理业。

这是基金的第三轮拨款。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基金这次的用意更全面,不但考虑到起步公司的资金需求,也意识到它们需要合作伙伴的商业经验和市场资源,来具体地落实创意。前两轮拨款分别在2008年与2014年,当时的拨款对象是10家创业投资公司。创投公司的专业在于评估风险和提供资金,但是却无法在实际的商业发展方面,给予起步公司太多的助力。

除了资金,科技起步公司更需要协助来跨越市场门槛。作为新手,起步公司欠缺的是既有的商业网络关系,或者是对本行的业内知识。已经在自身领域独树一帜的大企业,恰好拥有这方面的丰沛资源。把起步公司同大企业的资源配对起来,应当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起步公司也可能因为通过这种合作,而激发新的创意点子,最终为自己及合作伙伴制造更大的双赢局面。

鼓励本地创业科技起步公司的战略,显然是配合未来经济愿景的重要部分。其深远的意义,可以从好几个方面讨论。首先是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没有任何国家有本事屹立不动,因为这等于坐以待毙。由于未来科技的影响在于其“创造性破坏”的特质,未来新经济将从被摧毁的旧经济生态中发芽茁壮。如果不主动未雨绸缪,社会必将付出更大的适应代价。

主动做好准备的方案之一,便是培育更多的本地创业科技起步公司。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新加坡只能不断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力争上游。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开门欢迎国际资金和科技,也不能没有由一群有竞争实力的本土企业构成核心。这并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形成符合未来经济环境的科技企业。唯有尽早部署,才能在未来享受成果。

中小企业一向是本地经济的主力军,它们提供了本地70%的就业岗位,也贡献了超过50%的国内生产总值。然而在面对未来经济环境大改变的挑战时,它们也是适应能力、风险承担能力最弱的群体。如何强化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是政府和业界要共同正视的问题。初期创业基金的新做法,正是希望能协助培育新一代的中小企业;既有的中小企业,也应当从中得到启发,寻求因应未来挑战的转型方式。

受“创造性破坏”影响的不仅是中小企业而已,雇员同样必须未雨绸缪。政府拨款资助国人终身学习的“技能创前程”(前称“未来技能”),正是着眼于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推进国人在已掌握的和欲学习的技能上都精益求精。人工智慧和机器人科技的日趋成熟,已经开始为职场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许多现有的职业,迟早会被新科技所取代,或者完全消失。但与此同时,新科技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有了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就能较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

为未来经济做好准备的努力,还必须包括反省社会文化面的深层次因素。“全球创新指数”2015年对全球141个国家的调查发现,新加坡在创新投入方面蝉联世界第一,可是创新效率却排名第100位。这同新加坡生产力始终提振乏力一样,背后存在亟待发掘的原因。新加坡政府长期规划的能力举世公认,可为何在这两大关键领域的实践却表现不佳呢?解开其中的谜团,才能有效地为未来经济做好准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