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对话2016

社论:中美“香会”对话各有得失

字体大小:

社论

2016年6月6日

南中国海形势一如预料,成为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的看点。与会的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和中国副参谋长孙建国分别表达了两国立场。作为国际安全论坛,“香会”除了提供各利益攸关方交流的机会,另一个重要作用更是争取舆论支持的场所。因此,卡特和孙建国的观点交锋,也是一场外交竞技。国际上的合纵连横,向来讲究论述、行为和实力,综合而言,中美在“香会”上的博弈各有得失。但从两国外交利益的大格局视之,“香会”上的南中国海交锋,仅是其中的一个面向。

美国虽然是中国口里的“域外国家”,可是对于为何介入南中国海主权纠纷,却不断有崭新的论述自圆其说。尽管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强权即真理往往才是残酷的现实,任何强国在行动时总还是要照顾到“师出有名”。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是维持其二战以来的主导地位,所以对于中国在南中国海越来越强势的作为,必须有所反制。这包括以“航行自由”之名否定中国的主权声索,支持其他声索国的立场,并且不断暗示中国在破坏现状。

卡特这回提出了“原则说”,在30分钟的主旨演讲共提及“有原则”37次,包括呼吁中国加入亚太区域“有原则的安全网络”,与区域各国共同打造“有原则和繁荣的未来”,一方面借此要制约中国的行动,同时凸显美国对原则和国际法规的重视。卡特论述的另一个作用是要在南中国海课题上孤立中国,“一道自我孤立的长城”就形象地描绘中国是“徳孤无邻”。相对于卡特的绵里藏针,孙建国强势的回应和重申中国立场,似乎更多是在安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然而在论述之外,美国在行为上却棋输先着。卡特的“原则说”,在中国反复强调华盛顿至今并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一再拿《公约》要求他国来反驳,说服力大为削弱。在南中国海岛礁填海造地,中国也不是始作俑者,因此其“做出反应”的辩解,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美国派军舰军机巡航岛礁,似乎有让中国在后续行为上“犯规”的潜在作用,比如指责中国在岛礁部署导弹是让争议“军事化”。中国最近暗示将在南中国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以反制美国军机巡航的挑衅,就有可能引发东南亚国家安全焦虑的反效果。

在实力方面,美国无疑是军事超强,因而也决心保持这个现状。可是,美国的软实力或许更为关键,这包括二战以来所建立的一系列区域联盟,同区域国家的传统友谊,以及左右国际舆论的灵活论述能力。中国在军事上有后来居上之势,在经贸上更对区域诸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如果中国能强化其外交论述能力,在类似“香会”的国际场合展现自信,派出国防部长或更高级别的代表,就不无赢取更多国际认同的可能。

南中国海问题当然不会就此打住,中美还将继续交锋。但是,各方也不应一叶障目,毕竟作为国际地缘政治的两大支柱,中美关系的涵盖面,显然远远超越双方在南中国海的龃龉不入。访华前取道蒙古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尽管就南中国海问题,对中国有意设立防空识别区发出警告,但他访华的目的,却是要完成已经谈判了八年的中美投资协定。协定对于同样面临经济放缓的中美,都有实质的意义。对于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总统,更是个人历史遗产的一部分。此外,中国于本月中旬也将派遣五艘舰艇,参加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联合军演。

这都反映中美关系的多元和复杂,既斗争又合作的现实。对于区域国家而言,当然希望看到中美的斗争不会失控,其合作也不致于拿其他小国的利益牺牲作为代价。然而国际政治难以脱离强权即真理的本质,小国唯有自强不息,互相团结,才是明哲的自保之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