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老龄社会需要多种护理设施

字体大小:

社论

一份有关老年护理的报告指出,我国目前除了养老院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供老年人(尤其是孤独老者)选择的居所式护理设施,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处理。这份由连氏基金会和邱秀娘基金会委任独立研究员提出的报告,呼吁政府改变老年护理思维和疗养院模式。

随着战后婴儿潮一代相继步入老年期,孤独老人的问题必会日益凸显。人口数据显示,单身老者在1990年时只有9000人,2011年增至2万9000人,而到2030年时,估计会增至9万2000人。

单身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必然需要别人的照顾和护理,他们不可能都由家庭女佣照顾,大部分人最终得住进疗养院或其他居家式的养老设施(residential aged care)。后者目前几乎没有,这意味着孤身老人难有什么选择,一般只能住进医院病房式的疗养院。

上述报告向政府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发展和推动辅助生活(assisted living)的养老方式,让年长者有居家式的疗养设施,且随时可获得医疗护理。这确实是个值得当局认真研究的建议。因为,目前疗养院的单一形式肯定已无法满足新一代年长者的需求。

辅助生活式的疗养设施在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相当普遍,在我们这里则还相对陌生。我们的疗养院设施几乎都是医院病房式的,而且主要是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人。辅助生活式的设施则形同居所,较能自理,但需要医疗护理的老人是它的主要服务对象。

来自婴儿潮一代的年长者,不少人有足够的积蓄,因而也希求更完善的养老设施,以便获得更个人化的护理,并享有更大的隐私。这类设施可以类似组屋,设在组屋区邻里,年长者可像一般居民一样,居住其中,但无需雇用个人帮佣,而是改由看护团队照顾。一旦有了这类居所式养老所,很多老人就可继续在社区里生活,直到不得不住进疗养院为止。

未来十几年,随着老年人口的激增,可以预见对养老设施的需求也必然会与日俱增。而根据推测,我们目前提供更多养老床位的进度,也赶不上需求的增加。就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约有百分之五的老年人会住进养老所,以此推算,未来十几年我们需要约5万个养老床位,目前这类床位只有1万2000个。

除了单身老人,其实一般的年长者在晚境体弱多病时,也都可能需要某种形式的疗养设施,这是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多数因响应节育,只生育两个孩子,孩子若已婚,也多属双薪家庭,难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给予他们应有的照料和护理,当然,少数请得起家庭帮佣者除外。

上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近49万人,比五年前多了约14万人。这当中,年龄在75岁以上者也从2011年的约14万人,增至超过18万5000人,而这个群体最可能需要使用居所护理服务。

综合上述,在老年护理设施方面,我们接下来必须着力之处有二:其一,是有必要加速提供更多的疗养院床位;其二,是发展更多样化的疗养设施。不过,即使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也只是解决了老人护理一半的问题,因为,除了硬件,老人护理更需要有足够及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目前养老院大量依赖外来护士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需要通过改善护理人员的薪酬、提升专业训练和社会形象等整体方案,较之提供硬件设施,这或许是更艰巨的挑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