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以亚细安精神助邻国渡过灾难

字体大小:

社论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亚齐省前天发生6.5级地震,从初步人命伤亡数字和地面受灾破坏情况来看,此次震灾的严重性一时还无法估量。

就地震强度而言,亚齐的6.5级地震,不算是特强,但地震发生在任何落后地区后果都是不堪设想。苏门答腊地处地震带,地震频繁,人们印象犹新的2004年12月的印度洋9.3级地震引发海啸,使亚齐大片地区被海水吞没,无数沿海城镇和村庄被摧毁,造成近17万人死亡或失踪,海啸也波及多个国家。

当年新加坡的救援队在海啸发生后两天即抵达亚齐首府班达亚齐,是最早到达灾区的外国救灾队伍之一。救援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援助,在第一时间减轻灾民的痛苦,然而,新加坡和各国救援组织在分发救济品到偏远灾区时面对巨大困难。当时,新加坡武装部队的救援人员率先赶到米拉务,重新建立起跑道让直升机得以登陆,他们也为班达亚齐航空基地运来流动航空交通控制塔。

海啸后亚齐陆地交通被海水瘫痪,救援工作难以展开。新加坡派出一支来自国防部、民防部队、外交部的数百人队伍,还出动了多架契努克直升机、超级美洲豹直升机,协同海军登陆舰,赶赴各地提供搜寻及运输支援,搭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在亚齐海啸的大规模国际救援工作中,我国展示了人员的效率和配备的先进,契努克直升机给来自其他国家的医疗和救援队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让包括亚洲和西方国家的救援队伍留下深刻印象。

12年前的亚齐海啸救灾给新加坡学习到不少实际运作经验,大规模多部门的联合救灾行动已经有了一套参考的模式,有鉴于此,在国际救灾方面,新加坡可以凭借已达到的专业水平在亚细安的架构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邻国发生灾难,新加坡重视急人所难的关键时刻,现场的灾情评估有助于后续的救援和复原。今天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亚细安的机制下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并顾及受灾国的敏感性。

这一回新加坡先派出两个民防部队人员去评估灾区急需的物资,这是亚细安紧急应对与评估小组(ERAT)的任务,该小组是在亚细安人道救援与灾难管理协调中心(AHA Centre)倡议下作出的安排,以亚细安的集体力量协助成员国渡过最困难的时刻,更能有效减轻受灾人民的痛苦。新加坡接下来当会进行更多的救援工作。

多国参与的救灾行动,若是缺乏协调,反而可能造成无谓的妨碍,亚齐海啸的救灾经验证明,新加坡有能力在国际救灾行动中扮演协调角色。

灾后重建住屋、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等是救灾后续工作的重点,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的民间组织都可以进一步参与。

新加坡尽管得天独厚,没有地震、海啸、台风等等天灾,平时我们仍须防患于未然,在救援配备和人员训练上,赶上时代,这些配备和人员的投资总会有“用在一时”的机会。

我国具有条件成为东南亚救灾工作的枢纽,但任何大规模或是跨国界的灾难,如海啸、烟霾等等,都应该以亚细安集体力量去应付,并可借国际救灾发挥亚细安精神。对我们而言,积极参与区域的救灾救援不仅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更有助于加强我们与区域邻国的友好关系,并提高我们的国际形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