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汽车零增长重塑新加坡梦

公众到麟记路一带的起亚车行看车、买车。(档案照)
公众到麟记路一带的起亚车行看车、买车。(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

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从明年2月开始,汽车和电单车的增长率将从目前的0.25%削减至零,新拥车证的发放量,将取决于旧车注销的数目。这象征政府在“减少用车”政策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在新加坡这个小岛上,有12%的土地用于建造公路。虽然完善及顺畅的交通网络是新加坡的骄傲,但也提高了人们对拥车的欲望,而更多的车辆又迫使政府拨出更多的土地建造公路。由于土地有限,这样的造路循环难以持续。因此,政府推行“减少用车”的政策,三管齐下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宜居城市。

首先,政府投下大量资金加强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并接管巴士及地铁的资产,以提高维修的水平。在巴士服务方面,陆路交通管理局推出了“改善巴士服务计划”,拨出公款大量增加巴士的供应量。接着,它推出了“巴士外包模式”,以鼓励业者在服务素质方面进行竞争。在地铁方面,政府继续扩建地铁网络,目标是在2030年时,每10户家庭之中有八户只须步行不超过10分钟,就可到达地铁或轻轨站。

其次,政府鼓励更多替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如脚踏车及电动滑板车。除了扩大脚踏车道网络,政府对共享脚踏车服务采取开放的态度。此外,私召车服务的投入,也为拥车者提供另一个选择。

第三,政府自2009年开始,就逐步削减车辆的年增长率,并鼓励人们共用汽车。此外,政府最近先后宣布放弃兴建地下公路系统的计划,并允许发展商在市区内以及地铁站、轻轨列车站400米范围内的私宅项目,少建停车位。这些措施必然要推高原本已是“世界之最”的本地用车成本及使用费,进一步迫使国人放弃汽车,改搭公共交通。

在政府软硬兼施下,“减少用车”政策已初见成效。根据统计局在2015年的家庭户口调查,开车上班的人数占工作人口的比率,从2010年的24.8%下跌至2015年的21.9%。此外,虽然地铁服务频频出现故障,但地铁去年每天的乘客人次突破300万。随着地铁网络覆盖面扩大,乘客人次将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颠覆科技和共享经济也对“减少用车”政策的推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共享脚踏车计划以及私召车服务提供出行的方便以及有竞争力的收费,成为私家车以外有效的替代交通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零增长的目标,可说是水到渠成。

尽管如此,拥车向来是新加坡中产阶层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推动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人以“5个C”形象地概括新加坡中产阶层的追求。它们是汽车、共管公寓、现金、乡村俱乐部会员证以及信用卡。接着,有人以12345的数字陈述中产阶层的期望:一个配偶,两个孩子,三个卧房的私人公寓、四个轮子的车以及五位数的工资。不论哪一个陈述,汽车以及私人公寓可说是中产阶层共同的新加坡梦。

其实,政府多年来在控制汽车数目增长以及满足中产阶层拥车欲望之间,求取近乎不太可能达到的平衡。在理论上,通过征收公路使用费控制车流量,可让更多人满足拥车的欲望。但实际上,公路上的车辆数目不断增加,迫使政府通过严厉的拥车证投标制度,压抑人们对拥车的需求。不过,拥车的欲望推高了拥车证的投标价,又使到中产阶层,特别是年轻一代望车兴叹。

在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岛上,要满足人们对拥有汽车及私人公寓的欲望,将越来越不容易。放眼未来,我们有必要改写新加坡梦的内容,并为年轻一代找出替代的奋斗目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