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公共交通业转型应有明确方向

字体大小:

社论 

为加紧控制车辆的增长,向减少用车的目标迈进,从本月起,汽车和电单车每年可允许的增长率从原来的0.25%进一步削减至零,商用车增长率则暂时维持不变。政府自2009年起就逐步削减车辆年增长率,从可允许增长的3%,一下子减至1.5%;2012年8月起再减至1%;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减至0.5%;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则为0.25%。减少车辆的过程能够稳步推进,主要是靠拥车证的机制。

此外,拥车成本的不断加重,以及巴士网络和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充,也达到鼓励更多车主放弃第二部车子或是唯一车子的目的。截至去年底,公路上的私家车共计约50万2200辆,比前年减少0.4%,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为落实“减少用车”的目标,往来地铁站和巴士站的所谓“第一及最后一公里路程”的衔接性已显著提高,由于更多国人乐意使用公共交通,汽车数目零增长也变得顺理成章。由此观之,未来车辆数目出现负增长的趋势也并非不可能。但政府也必须相应地对公共交通的全面和长远改善,作更大胆的投资和开发新的领域,为公共交通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这个岛国城市也可以成为新型城市交通模式的试验基地。

目前我国已有12%土地用于建造公路,土地有限加上不同领域对土地空间需求的竞争,公路网络在目前很难有大幅扩大余地,土地空间的限制是发展新型城市交通必须克服的障碍。如人口增长是我国既定的长远目标,居住空间也是重要的考量。展望2030年陆路交通业转型蓝图,许多未知数尚待政府的进一步阐述。

陆交局去年已宣布过,今后五年,政府将继续投入200亿元建设新的地铁基础设施,并投入40亿元更新、翻新及扩大地铁营运资产,以及原先估计40亿元用于补贴公共巴士服务的营运,现在已提高到50亿元。

此外,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日前在接受《联合早报》的电邮访问时,也提到地铁要达到“新加坡人所期望的安全和可靠水平”,每年的维修保养需要数十亿元。自2013年以来,政府已投入210亿元改善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数据显示,基础设施和交通部门的开销,增长惊人。从许部长的语气来看,纳税人和乘客分担部分成本在所难免。

在改进整体交通业的投资之外,陆交局将与新科动力等业界伙伴合作的研发与试验计划,在未来五年会获得2500万元的资助。公共交通业已从服务业进入科技领域,将来它必须发展成一个高增值的领域。

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公共交通应是多功能多选择。不管是长距离或短距离的车程,人们都能够使用最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今天的手机应用已能协助公众作出更好的选择,这是资讯科技进入交通服务领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便利。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公共交通与科技作更深更广的结合。

公共交通的转型放眼2030年,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它必须能够紧密配合我国未来人口增长目标,做好预先的规划,既满足国人的需求,并提升整个交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无论是就业机会、工作的技能含量和薪酬,都必须反映出新时代的公交业形象。

人口增加了,拥车人数却成反比下降,一个符合经济效益的公交搭客量,与高服务水平的公交体系之间保持供需的平衡,应是我们不断改进公共交通业的终极目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