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慎防社会裂缝被外人利用

字体大小:

社论 

负责调查“通俄门”事件的美国特别检察官穆勒办公室决定起诉13名俄罗斯人和三家俄罗斯公司,指他们干涉美国政治体系,包括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美国司法部表示,被控者对美国展开“信息战”,意图使美国人对候选人和美国政治体系失去信任。虽然“通俄门”被美国舆论视为特朗普总统个人政治前途的攻防战,但事件却反映美国社会互信严重流失,导致外人有机会利用“假新闻”来煽动公民之间的仇恨与恐慌,最终左右了2016年的总统选举结果。

被起诉的俄国个人和公司据说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关系密切,让“通俄门”蒙上了浓厚的冷战敌对氛围。虽然俄国政府已经公开否认涉及其中,但美国媒体引述华盛顿官方信息,始终认定是普京通过亲信所设立的网络机构,利用在美国社交媒体平台设立大量假账号,挑拨不同立场之间的美国人相互敌视;甚至冒充美国人,散布不利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莉的不实信息,让美国选民质疑她的人格。希拉莉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务卿期间,对俄国采取了强硬立场。

穆勒的起诉书指出,对美国有系统的“信息战”始于2014年,通过挑拨移民、枪支管控等容易挑起美国人情绪的课题,制造社会对立。在美国总统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俄国“信息战”团队更积极打击民主党和希拉莉的选情。起诉书表示,特朗普团队可能“不自觉地”参与其中,遭利用来实现俄国人要希拉莉落选的目的。特朗普即刻表示,这表明关于他“私通俄罗斯”的指控子虚乌有;但反对者仍相信,无论自觉与否,特朗普团队为了胜选而与俄国“信息战”团队接触,已经形同叛国。

“通俄门”调查至今,尽管已经掌握了俄罗斯介入美国政治并影响总统选举的证据,但并不能证明特朗普通敌的指控。但是,从美国社会对调查的两极反应可以看出,美国社会互信丧失所导致的撕裂和对立,恐怕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同冷战时期两党一致对外的情况不同,美国在赢得冷战后,国内政治竞争逐渐出现水火不容的态势。共和民主两党为了胜选,不惜操弄各种争议性话题来鼓动支持者出门投票。这种短视的做法,逐渐削弱了民主所仰赖的基本互信和共识。

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互不妥协的极端化现象。全球化使得美国贫富差距恶化,阶级对立意识加强。社交媒体则让不同阵营可以躲在各自的舆论泡沫里取暖,而不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这种不相往来所造成的认知空隙,让美国的对手有机可乘。美国政治对立所炮制出来的各种分化性的议题,遂成为了对手可以利用的工具,去挑拨离间不同社会群体,制造更大的敌视、不信和恐惧,终于出现了2016年总统选举的意外结局。

这当中的教训并不仅限于美国。英国的脱欧乃至欧洲大陆的排外民粹主义崛起,都不排除有外部势力在背后煽风点火。《三国演义》有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任何社会都自然存在歧见和异议,关键是这些天然的缝隙是否足以被利用来撕裂社会。“心理战”的成败主要在于利用对手原本就有的矛盾,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如果社会有足够的互信,就不会让“信息战”“心理战”得逞。

新加坡的多元种族、语言、宗教既是优势,也是潜在的弱点。这些先天的不同,稍有不慎,就容易变成被操弄的矛盾。这或许也是为何在全面防卫策略中,心理防卫是五大支柱的重要一支。在“假新闻”横行的当下,如何避免沦为别有用心的“信息战”的受害者,必须是国人要时刻警惕的风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