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巩固多元文化尚须加把劲

字体大小:

社论 2018年5月29日

教育部长王乙康前天为首届“早报文学节”主持开幕仪式时透露,过去20年来,使用双语的本地家庭有增加趋势。

教育部对小一新生入学时进行的调查显示,同时使用英语和母语作为沟通语的家庭,从1997年的83%,提升至去年的90%。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能识读双语或更多语言的家庭,也从2010年的70%,增至2015年的73%。从家庭使用双语的角度来看家庭用语的问题,反映出的是比较积极的一面。当然,前提是双语的使用,一多一少不是问题,但比重不可过于一面倒。

在这之前,我国每五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母语为主要用语的家庭比率不断下降,这令不少关注华语地位的华族人士感到忧心忡忡,而马来族社群也对于更多马来家庭用语转向多用英语少用马来语存有类似的忧虑。王乙康于3月21日在第九届全球教育领袖会议上发表的演说中,也对讲华语家庭每年下降表示过他个人的沮丧。因此,他建议从双语使用的角度来看问题,而得出“转忧为喜”的结论。

英语作为主要的家庭语言,意味着我们鼓励孩子从小在母语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期望,无法取得新一代家长的认同。新一代家长虽是在双语教育时代下成长,原本比上一代更有条件在家中提供双语环境,但英语作为他们的主导语言,也自然成为他们与下一代沟通的主要用语。不过,一般华族家长多少了解到,在以中国带动的亚洲经济增长下,华文华语的学习不可完全放弃。因此,他们即使主要以英语跟下一代讲话,也还是愿意多花金钱为孩子补习华文。

新加坡的问题是,学生一离开学校,甚至完成O水准或是A水准之后,便缺乏学习华文的动机和动力。工作上不须要用到华文,个人又少接触华文的影视娱乐或资讯媒体,则原有的华文能力便会越来越弱。语文能力本来就是“不进则退”,譬如,不少人学习日语、法语,但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他们要保持水平和学习的兴趣也不容易。

另一问题是,把华语当作外语的错误心态有普遍化的迹象。华文本来就是新加坡华族文化不可分隔的载体,以华文华语为媒介的文学、书画、表演艺术、民间信仰习俗,以及被王乙康形容为“本地文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的华文报等等,都还是今天华族文化的主要成分。

在英语作为强势语言的社会环境下,各族的语言更必须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技能,把语言学习纳入“技能创前程”的计划中,让国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还有不断进修的机会是高瞻远瞩的做法。

精深技能发展局和中国国家汉办合作的商务汉语考评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总商会商学院也将与人民协会合作,在社区推广汉语的培训。政府与民间组织和文化机构合作推广语言学习有助于促进新一代不断学习母语的兴趣,而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尤其期望,“技能创前程”所资助的华文华语课程,不仅仅局限在商务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文化门类,让那些自觉需要“文化补课”的人有其门而入,或让那些想进一步学习、真正步入华族文化堂奥的人更容易如愿。语文与文化是不可分隔的,各族语言保持生命力,才能巩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