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理性看待社会不平等

关注社会不平等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不平等现象有趋于恶化的时刻。(档案照)
关注社会不平等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不平等现象有趋于恶化的时刻。(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 2018年10月26日

教育部长王乙康指出,尽管唯才是用制度所面对的批评,当中有许多论点是合理的,但没有比它更好的制度来确保竞争的公平性。社会接下来应扩大对人才的定义,摒弃狭隘地以学业定义个人的做法,在招聘员工、录取学生、颁发奖学金等方面,应肯定更多元的能力。此前,李显龙总理表示,无论收入还是地位高低,国人都应该互相尊重,最重要的是确保社会的流动性,没有人应受到歧视或觉得只能认命。这反映了社会近来对不平等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也显示社会对公平正义价值的坚持。

关注社会不平等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不平等现象有趋于恶化的时刻。但与此同时,对于不平等的讨论,也必须避免矫枉过正,以便找出正确的应对之道。这首先须要厘清两个概念。第一,不平等并非道德的恶。第二,唯才是用制度依然有其合理性。社会舆论唯有就这两个命题取得广泛共识,才能在共同的平台上做有意义的探讨,避免各说各话以至于治丝益棼,甚至因为课题的争议性而导致情绪对立。

古往今来,所有的文明都会衍生出某种程度的等级制。因为任何有意义的人类互动,都必然要通过竞争来分出高下,确立互动的标准。能医好奇难杂症的就是好医生,能百发百中的就是好射手,善于发明或整合生产资源的就是好企业家。文明社会正是通过这类竞争活动,分出好坏,确立共同标准,并且奖励成功者,来刺激社会成员力争上游,共同推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公平竞争所造成的不平等非但不是罪恶,反而是文明存续的必要之善。

当然,分辨高下的等级制度,其正当性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以及如何对待失败者或无法竞争者的基础之上。任何通过竞争而形成的等级制,一定会出现失败者;任何社会也会有因为天生残疾、后天意外、人格特质而无法全面参与竞争的成员。合理且仁慈地对待他们,而不是为了他们而去改变公平的竞争规则,甚至谴责或破坏等级制,才是健康文明所应有的价值。

比起血缘血统、裙带关系、弱肉强食等制度安排,唯才是用是至今相对公平合理的做法。它打破因为肤色、信仰、语言或家庭出身的不同而强制和刻板规定的赏罚制度,让社会潜在的人才能够发挥所长,创造新的知识和财富,最终促进社会集体的福利。当然,人的天生资质各有不同,后天的际遇同样不可能划一,所以难以实现完全的公平结果。可是这并无法否定唯才是用制度的合理性。诚如王乙康所言,如何重新定义人才,而不是推翻制度,才是明智的改进之道。

唯才是用的效果之一,就是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让出生于中低阶层者有合理的机会向上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成熟,中上阶层越来越有资源巩固乃至传承本身的社会优势。这在教育竞争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社会固化本身就是对唯才是用制度精神的颠覆,所以针对前者而非制度本身寻求改变之道,才是合理且公平的态度。教育界以及社会大众应当集思广益,确保中低阶层的潜在人才,不会因为上升渠道的固化而遭埋没。

此外,对于人才的重新定义也非常重要。人才构成社会的精英和统治阶层,影响并决定社会的集体价值,所以他们的才能,不能只局限在智力和创造力,更应该包括己立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等道德品质。换言之,他们必须超越一己的考虑,凡事以集体利益为重。这才能确立他们作为精英的正当性;否则社会距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只是一步之遥了。

社会不平等是难以避免的现象,极端的不平等却是必须治疗的病态。把握好两者的分际,才能让我们真正瞄准问题的标靶,而不会在情绪化的讨论中迷失方向,陷入非理性的对立和社会撕裂的陷阱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