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集思广益缓解社会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贫富收入差距扩大,是现今许多国家所面对的共同难题,但该如何解决,却没有一致看法和做法。(《商业时报》档案照)
社会不平等,贫富收入差距扩大,是现今许多国家所面对的共同难题,但该如何解决,却没有一致看法和做法。(《商业时报》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

在收入不均和社会分化问题引发热烈讨论的背景下,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前天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善新加坡低收入和弱势家庭生活》的政策报告,阐述我国建国以来,在提携弱势家庭方面所作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探讨未来的社会政策方向。

这是该部门破题儿第一遭发布这样的报告,明显是在回应近来各界对社会不平等课题的争论,表明政府对有关课题的重视,同时也希望能引导建设性的讨论,探讨各种可资借鉴的做法或可行的改进方案,以期能集思广益,把扶贫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有学者指出,政府此次采取的做法相当罕见,报告中将帮助低收入和弱势群体视为“国家要务”,承认新加坡体制并非十全十美,并邀请各界国人参与其事,共同建设一个人人皆有尊严,受重视和不会掉队的社会,语调相当谦逊。

社会不平等,贫富收入差距扩大,是现今许多国家所面对的共同难题,但该如何解决,却没有一致看法和做法。上述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应是在通过数据肯定过去数十年来,政府在扶贫工作上已取得的卓著成效的同时,寻求凝聚今后政策走向的共识。

实际的数据足以说明政策的成效。报告所胪列的数据包括教育、住房、收入等各方面。在教育方面,数据显示,属于底层20%家庭的学生中,每10人就有九人的学历是在中学以上。15年前的每10人只有五人。属于底层25%家庭的15岁新加坡学生,在包括阅读、数理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成绩中,要比其他发展国家同龄同背景的学生来得好。

收入方面,低收入家庭的实际薪金增长也增加了。从2012年至2017年,属于底层50%的家庭,每年的薪金增长率介于4.2%到4.6%,要比属于前50%的家庭的2.2%到4.2%高。就业奖励计划(Workfare)提高了低薪工人的收入。若以雇佣成效来看,超过65岁工人的雇用率,也从2007年的14.4%增加至2017年的25.8%。住房方面,从租屋晋升为屋主的贫困家庭,在过去五年增加了一倍,从2013年的500个增加至2017年的1000个。

寻求政策走向的共识,是个重要的过程。要达致共识,有关的讨论必须基于事实,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或许还在于争论的结果,应该能逐渐趋同,而不是不同看法和立场的僵化与对立。我们看到当今美国社会的左右之争,就是因为不能相互妥协而陷入了越来越胶着的对立状态,这是我们必须竭力避免的。

正如报告书所点出的,我国社会发展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重大社会政策应该怎么变怎么走,都须要经过慎思明辨,可以借鉴他山之石,但却不能贸贸然照搬别人的做法。毕竟每个社会都有不同的情况,政策因而也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情况是,经济已趋于成熟阶段,增速放缓,也即是说,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国家的税收增长也将会随着减缓;但与此同时,社会开支却会因人口的迅速老龄化而急速上升。因此,推行各种社会政策必须非常审慎,以确保财政不至于不胜负荷。

未来调整税率也许是难以避免的,但该如何调整也必须谨慎论证。比如现有的所得税率的累进性(目前最高个人所得税率为22%)是否已足够?这或许有商榷余地,但在考虑调高高收入阶层的所得税率时,我们不能忘记新加坡并不具备诸如北欧国家那样的经济与社会条件。最终,该实行怎样的税率,也许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的社会政策理念是自力更生,家庭为本,现已改为多方援手,成效有目共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成功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弱势的群体面对新的社会流动障碍,这是必须设法消除的。期待接下来社会各界能以尊重数据的态度,以理性、务实和开放的思维,朝谋求解决方案的共识努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