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提防外来因素破坏宗教和谐

字体大小:

李显龙总理日前在新加坡回教理事会主办的“新加坡国际会议2018”上致辞时透露,政府将更新实行近30年的《维持宗教和谐法令》,以便能更有效地应对新的威胁。

1990年通过的《维持宗教和谐法令》制定了让各宗教和睦共处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根据这一法令,政府有权对挑起宗教团体间仇恨者采取行动,如发出限制令,禁止他们向宗教团体发表讲话或分发刊物。

不过,这些年来,政府都没有动用过这一法令。这不等于说法令形同虚设,实际情况应是政府未雨绸缪,产生了有效的吓阻效果,也起到了维护新加坡宗教和谐的作用。

法令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有必要更新呢?主管回教事务的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在会议场边接受媒体访问时,发表了他的看法。他指出,30年的时间,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包括人与人沟通及观点受影响的方式。我们所面对的威胁也已有所改变。

马善高进一步指出,极端组织试图在回教群体里制造排他心态,和其他人隔开,甚至号召回教徒到叙利亚参与圣战以建立哈里发国。其他宗教与信仰也面对同样的挑战,如果我们不一起应对,就可能因为彼此的差异而发生分裂。

毫无疑问,对这种试图改变一个族群的既定生活方式,尤其是族群间关系的外来影响,若不及时阻止,必将破坏我们现有的种族和宗教和谐。这不是单一族群所面对的挑战和威胁,而是我们这个多元社会的共同威胁。

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近年来日益明显,这是我国维持宗教和谐法令生效后所出现的新情况,也给我们以往相对随和的种族关系带来新的挑战。早在去年10月,内政部长尚穆根在国会辩论一项有关宗教和谐的动议时就已透露,当局将检讨法令,并研究其他应对仇恨言论和极端宗教传播分离思想的对策。

他说,宗教是我们社会的一种力量,但我们也须小心防范排他和不容忍思想的出现,加剧已存在的断层线,并削弱整个社会。显然,当局早已关注到上述外来极端与排他宗教影响,对我国社会所可能造成的伤害,并已着手拟定具体的应对方案。

新加坡是个开放社会,我们不可能与外界隔绝,如今也不可能孤立于整个网络世界之外。也因此,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受到各种外来势力的牵引。我们必须做的,一是加强我们对各种外来极端与排他思想的“防疫”力,二是设法夯实过去数十年来不断努力所取得的宗教和谐基础。

总理在他的演说中就提到一个我国宗教和谐的好例子。不久前,一所华人寺庙为举办一个活动而搭建布棚,考虑到近邻的会教堂也将会在同一个地方庆祝哈芝节,于是决定提早搭棚,以便和回教堂共用。这可以说是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一个好示范。两个不同宗教团体不只彼此相安,更进一步互助。这种相互包容的精神在其他地方实属罕见。

其实,不同宗教团体相互帮助扶持早有先例,比如在家人佛教团体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就有一个在回教徒斋戒月期间,给多达70座回教堂捐赠米粮的传统,帮助有需要的回教同胞。此外,居士林也颁发奖助学金给不同种族的学生。这些都是宗教和谐的具体表现。要进一步夯实这种宗教间的和谐关系,扩大不同宗教间的实际交流与合作实属必要。

虽然不同宗教在我国获得平等对待,宗教和谐基础不错,但一些人通过网络,受外来极端思想影响而自我激化的事例也说明,各宗教对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不能掉以轻心;反之,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和防范。除了更新法令,宗教领袖也应负起引导信众的重任,他们必须确保信众都能了解我国的特殊国情,并遵守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努力,我们才能防止宝贵的和谐不致被外来因素所破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