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重视民间史料收藏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捐赠一本日治时期由昭南日报社于1943年至1945年间出版的《南光周刊》,被国家图书馆列为馆藏善本。(档案照片)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捐赠一本日治时期由昭南日报社于1943年至1945年间出版的《南光周刊》,被国家图书馆列为馆藏善本。(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社论2019年1月31日

本报《团缘》版日前报道,越来越多会馆与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加强合作,把珍贵文献材料捐给图书馆保存。建立一个有关新加坡和东南亚重要出版物的完整收藏,是图管局的既定目标之一。

在当局的鼓励下,民间的响应也更加积极。过去七年,共有13所会馆为图管局捐献珍贵的文件和档案,例如会馆章程、会议记录和证件、图纸及相片等。这是图管局与社团会馆以及其他民间组织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图书馆获得第一手宝贵资料和文物,民间团体的收藏则有了更好的归属,协助他们把本身的历史传承下去,丰富了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厚重感。

其实,也正由于当局的重视,提高了不少民间团体对保存档案和资料的意识。新加坡长林公会于去年12月向图管局捐赠51件建国时期的会馆史料。从1947年至1956年的毛笔手抄会议记录,1966年公会为支持加冷体育场的建设而购买的第一期“新加坡彩票”,以及公会1951年至1959年的历史照片。晋江会馆去年11月配合100周年而把600多件文献捐给图书馆,许多捐献物是来自会员的个人收藏。

南安会馆在去年3月的新春团拜活动上,把该会馆收藏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修建凤山寺的老账簿、会议记录、土地契约、会馆章程、老相片、旧剪报、各种法律文件、往来信函等106件历史文物捐给图管局。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曾于2014年9月捐献出6460件文物,包括源自许云樵藏书中的5000多本书册、日记、手稿和1300多本由宗乡总会出版或收藏的会馆期刊、书籍、校刊、课本和杂志等。

图管局过去几年所获得的捐赠,种类繁多,不乏令人惊喜的文物,它们从不同角度为我国建国前的历史作记录。

宗乡总会属下的大小会馆有235所,超过50年的会馆达206所,百年会馆也有46所,它们的历史几乎都比我国的建国历史还悠久,馆藏资料为研究新加坡华人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动态提供了宝贵线索,只可惜不少年老会馆早期由于没有很好的保存方法,资料不是被虫蛀、潮化,就是丢失,或是在搬迁或修复过程被当作垃圾遗弃。如拥有140年历史的新加坡潮州西河公会,因多次拆迁而遗失了许多珍贵史料,尚存的文物仅有1878年的创会印章。日军侵略占领时期,不少会馆为了保护当时的会馆领导人和会员的安全,而自毁了不少早期会馆资料。

今日民间的档案文献和资料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电子出版物和网站上的资料,也是丰富和宝贵的资料库,有鉴于此,国会去年7月三读通过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修正)法案,允许图管局采集以.sg结尾的网站资料存档。单以网站来说,目前多达18万个。图管局多年来已在进行这方面的存档工作,例如,国庆庆典网站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进行存档。

收集民间的资料档案也是一种抢救文物的工作,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牵涉到的是人力物力,电子化的存档科技虽然减轻了人力和收藏空间的难题,但如何评估资料和档案的收藏价值,则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当局可以跟学者、专家以及民间的文史爱好者进行系统化的交流与合作。

让民间组织的捐献风气更盛,也鼓励民间组织,包括社团、庙宇、学校等等更加重视本身的历史,他们才是保护和抢救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和文物的第一关。图管局应视它们为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协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