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与时俱进完善组屋政策

字体大小:

建屋发展局透露,在过去六年,每年平均有600名组屋租户购买了组屋,在这3500人当中有约2000人已经迁入新居。72%的租户在购屋时获得了公积金津贴,最高可达8万元,少数符合条件者更可获得11万元津贴,在公开市场购买转售组屋;20%的租户申购了人生中的第一间房子。与此同时,对租赁组屋的需求依然不小,在过去两年,每年平均约7300户家庭申请租赁组屋,当中九成的家庭月入是1500元或更少的低收入群体。整体而言,组屋政策依然发挥了“居者有其屋”的重要社会功能。

新加坡的公共组屋政策享誉全球,更获奖无数,组屋不但为82%的人口提供栖身之所,也是政府落实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政策工具。正因为组屋政策的成功,加上私有住宅市场,新加坡人的拥屋率高达93%,为世界之冠。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形容组屋政策是本地社会稳定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当全球各地因贫富差距扩大而涌现各类民粹主义运动,年轻人看不到前景而焦躁不安,社会陷入对立撕裂之际,新加坡的政治稳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块基石的巨大作用。

虽然新加坡也面对贫富差距扩大的挑战,组屋政策却起到了调节作用。新加坡人超过九成拥有房地产,超过八成住在公共住屋的事实,意味着社会贫富两端毕竟属于极少数。此外,通过妥善的设计,满足低收入群的租赁组屋分散在各个组屋区,避免了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常见的贫民窟现象。租赁组屋的存在,让街头罕见流浪汉,为社会最弱势的群体提供了立锥之地;加上“多方援手”的政策理念所提供的各种协助,这个群体不但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他们及他们的下一代还是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向上流动,确保社会的活力。

协助组屋租户购买组屋,就是这一政策理念的具体实践之一。成为组屋屋主不但让他们取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也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有了具体奋斗的目标和成绩。要购买组屋必须先有固定的收入,也就是稳定的就业状态,以及给未来做规划的长期准备。这些能激发上进心的要求,反映了自力更生的主流价值观。在摆脱了租赁组屋的环境后,他们的孩子专心求学的概率应能提高,日后家庭状况的改善更有指望。

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改变,为组屋政策带来一定的挑战。除了为国人提供安居空间,组屋也鼓励国人组建传宗接代的温暖家庭。经历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带来的急剧变革,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已经日益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这些剧烈变革所衍生的观念改变,如基于个人权利的意识,导致单身、不育和离婚现象普遍,都冲击着主流社会的家庭形态和观念,进而对为鼓励组织家庭的组屋政策带来新的争议。

持平而言,组屋政策在面对这些新现象时也并非一成不变,它相较于过去已经更具有包容性,开放35岁单身人士购买组屋就是个例子。但是,就如任何政策工具一样,组屋政策要取得其鼓励人们组织家庭的目的,就不可能毫无标准地开放给任何申请者。特别是当下生育率长期低迷,人口老龄化日趋显著,鼓励年轻人组织家庭,生儿育女,攸关国家的长远命运。对于那些以权利平等来抗议政策歧视的人,最有力的反驳莫过于政策对人生责任感的强调,特别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当然,没有任何政策是完美的,组屋政策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从鼓励组织家庭的角度审视,如何避免新组屋的面积缩小,打击年轻人要多生养的意愿,以及更好地安排新婚夫妇同他们的家长靠近居住,都是可以不断再改进的方面。组屋是新加坡难得的成就,必须好好珍惜;也正因为来之不易,更必须持续改善,让下一代国人也能从中受惠。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