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合全国之力应对社会不平等问题

字体大小:

社论

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教育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前天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社会服务研究中心主办的研讨会上致辞时,阐述了第四代领导团队应对社会不平等和保持社会流动性这两大问题的思路,基本上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各个弱势群体的支持,另一方面则要为国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制造机会。这可视为新领导团队的治国愿景。

英兰妮概述了各政府部门如教育部、人力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等,过去几年来已经推出的各项应对措施,并透露部长们在接下来几个月,会针对这个课题陆续公开发言。即是说,接下来国人将能获知更多将会相继出台的具体措施。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会辩论各部门开支预算的时候,第四代领导团队就已宣示了他们应对有关课题的决心。当时,教育部、人力部、国家发展部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代表部长,针对议员提问政府如何协助弱势群体,罕见地做出了联合回应,阐述政府将如何通过协助学生和家庭向上提升,提高低收入员工薪水以及帮助租赁组屋家庭一圆拥屋梦等几方面着手,确保没有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掉队。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当时也很中肯地指出,造成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很多,因此,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解决方式。必须实事求是地去应对不平等问题,而不是依循意识形态。

任何社会都无法做到绝对平等。不平等现象可谓古已有之,于今尤烈。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科技、全球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导致社会里各个不同群体的前进步伐被打乱,并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包括贫富收入差距扩大,工薪阶层收入停滞,弱势群体赶不上或掉队等问题。这是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国家也导致政治的动荡,因为各国政府一时之间都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结果之一是民粹主义的兴起,而民粹主义显然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民粹主义其实就是一种诉诸意识形态的做法,比如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于移民,或是别国的“不公平”竞争,从而鼓动民众的民族与排外情绪。

新加坡显然不能走上这样的歧路。我国政府向来讲究实事求是,面对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当然,要直面问题,就必须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必须确定正确的应对手法,避免走入误区。比方,有人把问题归咎于唯才是用的制度,这就是一个认知错误的例子。择优制度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家通过公平竞争出线,而不是靠裙带关系或走后门。

不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择优制度也确实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成功的群体积累了更多资源,而较弱势的群体则变得更加弱势。解决问题之道,并不是废除择优制度,而是给予各个弱势群体必要的支援。因此,政府把它定为今后施政的重点之一是正确的。当然,更多的援助必须建立在不会腐蚀自力更生精神的基础上。

较之于支持弱势群体,要为国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制造机会的挑战性显然更大。这里或许可以就两个相关课题来作观察。其一,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和零工经济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自由业领域,如私召车司机,食物递送员等等。虽然零工经济提供了各种短期就业机会,但缺乏基本保障,如公积金、保险等却是一大问题,如何为他们开启新的机会困难更大。

其二,是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婴儿潮一代集体进入退休阶段的问题。虽然政府已出台了诸如立国配套的措施,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为这个庞大群体制造退休后继续工作的公平机会。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看来已是势所难免。而如何鼓励更多的雇主不嫌弃甚或歧视年长工友,是更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应对社会不平等和保持社会流动性固然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但并不是单靠政府就可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在政策和措施之外,还有赖全体国人的协力。比如,发扬传统的社群自助互助精神(甘榜精神),以及同舟共济的传统价值观,同时改变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以适应新的社会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望维持一个和谐和相对平等的社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