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学费不应成为社会流动障碍

明年新学年起,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大专学生可获得更高的助学金额。(海峡时报)
明年新学年起,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大专学生可获得更高的助学金额。(海峡时报)

字体大小:

社论 

教育部前天公布上调所有大专课程学生助学金,以及两所应用型大学将调低学费的消息,应该会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家长和学生放下一块心头大石,从此不必再为可能负担不起高额学费而忧心,甚或失去就读有关课程的机会。

这次助学金的上调可说照顾得非常全面,即连学费最昂贵的医科和牙科生也都受惠。经过此番调整,来自中低家庭的学生的学费负担将大大减轻。政府给予大学生的学费津贴约占总额的75%,给予理工学院学生的学费津贴则高达85%。随着助学金额提高,从下个学年起,获得最高助学金资助的大学生,每年所缴的学费将从目前的4200元减至2000元。获得最高助学金资助的理工学院学生,每年须要负担的学费则从目前的550元减至150元。此外,获得最高资助的医科和牙科学生,每年也只须缴5000元的学费。

政府给予大专生学费补助,依据家庭收入而定,家庭收入越高的资助越少,那些完全负担得起的就须付全费,而收入越低的则补助越高。这种做法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赛场,确保没有人因为家庭比较贫困而吃亏。当家庭经济条件不再成为障碍时,每一位学生,就可以不论出身,凭借个人的资质和努力,力争上游,发挥各自的天分。

教育在我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众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都是因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而成才,并让家庭脱困。整个社会也在这个逐渐蜕变的过程中,从相对贫困步入小康。教育因此起到社会整体提升或向上流动的作用。

不过,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新的情况。比如,中上阶层渐渐积累了更多的资源,使他们的孩子占据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反之,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则可能因为父母支付能力不足而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择优和唯才是用的原则不变,但竞争却已变得不公平。因此,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通过助学金方式弥补贫困家庭学生支付能力的不足,是确保教育机会平等,社会流动性继续畅通无阻的做法。

虽然获得政府的大量津贴,由于通货膨胀,加上大专教育也须追求至善,因此,不可能完全不调整学费。但政府应该做的是确保不管学费怎样调整,都不会成为学生晋升之路上的障碍。这一来也才能确保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上述助学金额的调高,将使约5万5000名公民学生受惠,其中3万名属全国家庭收入最低的30%。政府预计明年投入在大专生的助学金额将增加4400万元,达1亿6700万元。可以预料,随着升上工教院、理工学院和各大专的学生越来越多,政府的教育开支也将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对教育的捐赠也显得日益重要。

因此,这回的助学金调整,也连带凸显了各大学的捐赠基金的积累和运用的问题。据报道,目前几所大学都有可观的基金积累。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就有约95亿元捐赠基金,在上个财年,投资收入也达到6亿2000万元。南洋理工大学则有基金37亿元,上个财年投资收入则为1亿4900万元。有人因此质疑,大学是否应该积累如此大笔的基金?也有人觉得,这笔基金应更好地利用来资助学生的学费。

事实上,大学都已在这么做。除此之外,大学的基金也应用在好些其他方面,包括投入到研究项目,和工业伙伴设立实验室,为学生开创企业设孵化室,与各大学办交换计划等。捐助大学,为国家培养顶尖人才,这是回报最大的投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人们继续热心捐献,大学的基金越雄厚,就越能有所作为。当然,大学也必须在基金的使用上做到谨慎和透明,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