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维持组屋供应量与吸引力

全岛林立的组屋见证了新加坡的发展过程,维持组屋在房屋市场的绝对优势,将有助于政府开展下一个阶段的社会工程。(档案照)
全岛林立的组屋见证了新加坡的发展过程,维持组屋在房屋市场的绝对优势,将有助于政府开展下一个阶段的社会工程。(档案照)

字体大小:

社论 2019年12月18日

今年9月,建屋发展局调整预购组屋申请的家庭收入顶限,从1万2000元提高至1万4000元,而申请执行共管公寓的收入顶限则从1万4000元增加至1万6000元。这是自2015年以来,建屋局首次调整组屋申请的收入顶限,以让更多国人有机会拥有组屋。

上个月,建屋局在开放今年最后一次的预购组屋申请时,获得热烈的反应。宏茂桥的四房式组屋平均每个单位吸引了15名申请者,而淡滨尼的五房式组屋每个单位则吸引了19名申请者。

前天,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在博文中指出,为了满足国人对组屋的更大需求,建屋局明年将推出多达1万7000个新组屋,与今年1万4600多个单位相比较,增幅超过10%。

除了满足政策调整后的新需求,建屋局增建组屋也有助于维持组屋与私宅的比例。由于国人收入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私宅在整个房屋市场的比率节节上升。2017年,黄循财在国会上透露,私宅数量占房屋市场的比率从2006年的22%增加至2016年的27%,并将在2020年上升至28%。不过,他也指出,居住在组屋的人口还是维持在总人口的80%左右。

尽管如此,私宅市场的潜在供应量接下来几年将激增。截至今年第三季,已完工的私宅中,尚有2万2819个单位空置,而正在新建及计划兴建的私宅共有5万零964个单位。因此,建屋局若没有调整组屋申请的收入顶限,私宅在整个房屋市场的比率很可能进一步上升。

公共住屋是新加坡的一张名片,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口碑。通过居者有其屋的计划,78%的居民(包括公民以及永久居民)人口拥有自己的组屋。组屋的资产以及生活方式,承载着国人的集体记忆,增强了他们对这块国土的归属感。但更重要的是,组屋政策犹如一个高效能的工具箱,帮助新加坡推行各项社会工程,最大可能地达到良善治理,这点在全世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首先,公共住屋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政策的设计,组屋与私宅比邻,而不少成熟的组屋区,都处于黄金地段。此外,通过林林总总的政府补贴,即使低收入的国人都有机会拥有组屋。其实,低收入群体所获得的组屋津贴,更为可观。

其次,政府通过组屋的分配与补贴方式,达致社会政策的目标。例如,每座组屋有一定的种族比例,以确保组屋反映多元社会的特色,并避免种族群居阻碍社会融合。又例如,为了巩固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石,组屋政策基本上是鼓励男婚女嫁的,甚至“奖励”已婚儿女与父母三代同堂或住得靠近,以互相扶持。另一方面,近年来放宽单身人士以及单亲家庭或离婚者申请组屋的条件,也是顺应社会的改变。

第三,组屋在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及养老金支付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组屋与私宅价格相互影响,但由于新组屋以及转售组屋量之大,因此它们的价格能主导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此外,组屋与公积金制度以及国人的养老金支付,捆绑在一起。不少的国人使用毕生的公积金储蓄支付房贷,而在他们退休后,通过出租、大屋换小屋或出售部分剩余屋契套现养老。在人口老化的新加坡,组屋正逐渐成为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支柱。

社会工程没有终点,因此公共住屋政策必须与时俱进,引导及促进新加坡的发展。要确保公共住屋继续成为社会工程的有效手段,组屋的数量以及居住人口必须占有绝对大多数的比率。目前,组屋居民占总人口的80%,私宅占20%,可说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水平。

不过,国人收入增加、提升的欲望上涨,导致私宅占房屋市场的比率逐渐提高,这可能使组屋与私宅长期以来维持的八二比例,出现蜕变。新加坡是一个自由市场,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刻意压抑私宅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但建屋局可通过价格机制、补贴以及组屋质量与面积,增加公共住屋对国人的吸引力,确保无论是新组屋还是转售组屋,都是物有所值的,尤其是对刚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一代。

公共住屋是新加坡的骄傲,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让国人不仅有一个安身之所,今后相信也会让不少的国人老来有多一种依靠。全岛林立的组屋见证了新加坡的发展过程,维持组屋在房屋市场的绝对优势,将有助于政府开展下一个阶段的社会工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