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国民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

国民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国家繁荣富足时代长大的国人应该具备与人分享,以及同情弱势者的美德。(档案照片)
国民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国家繁荣富足时代长大的国人应该具备与人分享,以及同情弱势者的美德。(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推行两年多的共享雨伞计划(sharella),最近宣告失败。这个资源共享计划最初是由三巴旺基层组织率先在区内推出,主要是在地铁站外的行人交通灯旁放置雨伞,供有需要的路人免费使用。近日记者发现八个共享雨伞的伞架中空空如也。其他地区,如启汇城和武吉巴督等多个地点的共享雨伞计划也落得相同下场,甚至伞架还被拆除。

共享雨伞也曾在“关爱新加坡行动”(SG Cares)的旗帜下,当作一个公益活动推行,如淡滨尼西商联会曾在去年8月捐赠了1000把雨伞,在淡滨尼西区发起“共享雨伞”计划。在未能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之前,共享雨伞计划便已在公众视线内消失,对一个发达国家的社会来说是一种讽刺。

新加坡行善运动总干事袁国栋博士受访时说,共享雨伞计划要成功须要国人学会为他人着想,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仍有待改进。他建议社区组织加大公共教育力度,同时针对共享计划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例如要求公众在借伞前留下个人资料。实行管制的建议是否实际值得商榷,因为资源共享的最大目的就是鼓励公众发挥公德心,培养人们自动自发的善心善行。要求公众留下个人资料,可能会在人们心理上引起反弹,而加以抗拒。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雨伞并非什么值钱东西,所以没有在意把伞用后归还。也有人抱着贪小便宜的心态,刻意把共用的伞占为己有,这类自私行为才是计划失败的根本因素。

共享资源本来就是希望公众本着公民意识,自己方便也为别人行方便,不求任何回报。共享雨伞计划就算是失败了,却也不必放弃,可以改变方式,继续鼓励公众贡献雨伞。

共享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西方在这方面领风气之先,有各类共享模式,例如共享脚踏车,但是这个概念演变成商业化经营之后,在一些国家便有了不同的下场。在新加坡,它的商业模式也因投放过度,竞争激烈,业者缺乏自律,带来许多负面的连锁反应。共享经济是以刺激需求为其最大目的,有违“共享”的本意,人们的需求受到刺激,商家动用更多新的资源,其结果反而不利环境保护。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共享个人多余或闲置的资源,减低社会的消费,这是共享资源与共享经济的最大不同点。当然这样的模式不受商家欢迎,就如雨天正是商家多卖几把伞或几件雨衣的时机,如果共享雨伞在新加坡普及化,可能影响商家的生意。

这个计划考验了国人的公民意识,它一开始就失败,让我们看到了自身修养的不足。公民意识没有长进,人们缺乏为他人着想的心态,我们就无法把计划从共享雨伞扩充开去。

日本一家公司在去年底,推出了一个叫ikasa的雨伞共享服务,每天使用费不到一新元。之后根据报道,这些雨伞没有被人占为己有,归还率达到了100%,让不少国家的人觉得不可思议。

新加坡是个人口密集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更多润滑剂,才能巩固社会的和谐。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国民教育攸关,新加坡曾在两年前针对国民教育进行检讨,并向教育部提呈报告。教育部长王乙康11月初在国家善心奖(National Kindness Awards)的仪式上说,教育部正在全面检讨我国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设计,以期让低年级小学生的课程更侧重道德教育。国民教育的内涵必须包括:身份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如何与人相处等等,这些价值观的灌输始于年幼时期。

国民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国家繁荣富足时代长大的国人应该具备与人分享,以及同情弱势者的美德。这是一个愿景,是我们作为一个第一世界国家,全体国人必须努力的方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