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遏止自我激进年轻化倾向

协助伊斯兰国组织(ISIS)进行网络宣传,17岁本地中学生上个月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留。(档案照)
协助伊斯兰国组织(ISIS)进行网络宣传,17岁本地中学生上个月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留。(档案照)

字体大小:

内政部日前披露,当局上个月援引《内部安全法令》,拘留一名17岁中学生。这名学生早在两年前已引起关注和调查,当局两年来一直努力让他远离歧途,但显然没有任何成效,以致决定拘留他。17岁青少年是本地至今最年轻的内安法拘留者,但他不是第一个。根据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2018年3月所公开的数据,三年来有五名17岁至19岁的自我激进化青少年被拘留或面对限制令。当中有的后来改造表现良好,当局不再延长限制令。

虽然自我激进化的青少年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考虑到青少年处在人格特质形成的阶段,加上当前世界各地兴起各种宗教种族极端主义和排外主义,任何对年轻心灵的荼毒都会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们不得不竭力遏止其成为趋势。

虽然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头目巴格达迪已被剿灭,伊国组织也溃不成军,但它和其他恐怖主义团伙的极端思想依然无孔不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化和人工智能化,是极端思想得以轻易传播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社交媒体会制造回声室效应,任何人在社交媒体专注于一种声音时,社交媒体会不断提供类似的声音,使得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放大,人们把自己包裹在同一类声音之中,容易陷入自己想象的虚构世界里。例如最近人们一直查看2019冠状病毒疫情的消息,社交媒体就会一直送上同类信息,让人不自觉陷入恐慌。由此可见,社交媒体透过人工智能投用户所好,散播单一化信息的做法值得商榷,用户也须有能力觉察自己是否作茧自缚,深陷社交媒体通过信息轰炸所营造的极端境地。

然而,10多岁的青少年显然缺乏这样的觉察能力和判断力。青少年本应享受求学生涯,在这过程中寻找自我价值定位,通过对父母、师长或偶像的模仿,塑造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而寻找对个体和集体的认知。青少年一般有叛逆期,轻则反抗长辈的教导,不信任师长乃至政府,重则反社会,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不满或厌恶,容易变得偏激。叛逆少年通过各种管道寻求心灵寄托是好事,但若所托非人或不慎走偏则一失足成千古恨。过去有些青少年加入街头党或黑社会,希望受人认可;今天私会党过气,在网上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种族宗教激进思想,让他们以为通过此道能实现自我价值和得到满足感。

如何及早觉察青少年的自我激进化是关键。家长的监管和亲人朋友的陪伴很重要,但出问题的青少年多数自我孤立,没有什么朋友,或者来自机能不全家庭,所以这方面社会须投入更多,从根本解决家庭问题。另一方面,宗教教育和国民教育很重要。未成年的孩子一般跟随家长的宗教信仰,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到宗教场所接受正规的宗教教育,而不是自行教导或从网上截取资料传达给孩子。我们的国民教育须教导历史、公民责任、社会组成、思想主义等,让年轻一代对各种思想和观点均有涉猎,同时懂得如何自我批判和反思;由此打造思维健康成熟的国民,可包容各种思想、意见和观点的社会,通过多元主义来抑制和对冲激进思潮。

当前世界许多地方的社会走向极左极右,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等极端思想抬头,宗教很多时候被利用作为散播极端思想的载体。青少年欠缺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事物作出理智和明智的判断,分辨不清现实与理想;如果接触到极端思潮,容易走上自我激进化的歧路。年轻人有精力和行动力,一旦自我激进化,会更有破坏力。不少国际恐怖组织就是看准这一点,招募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从事恐怖袭击。有的年轻人因为无法参加圣战,转而把暴力目标对准自己国内。因此,遏止自我激进年轻化的趋势任重道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