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跨越数码鸿沟关键一步

数码转型办必须把重点放在协助年长国人克服心理障碍,逐渐培养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习惯互联网的陌生环境。(取自Pixabay)
数码转型办必须把重点放在协助年长国人克服心理障碍,逐渐培养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习惯互联网的陌生环境。(取自Pixabay)

字体大小:

社论 2020年6月2日

政府宣布成立新的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简称SDO),进一步加快全国数码化转型的步伐,早日实现“智慧国”愿景。政府也宣布,在本月底前招募1000名“数码大使”,重点协助10万名年长国人掌握数码技能。同时,这些大使会走入全国的小贩中心、咖啡店和湿巴刹,向摊贩和年长顾客推广电子付款,目标是在一年内让所有摊贩,开通QR码渠道让顾客付款。

诚如业界所言,冠病疫情是所有企业和团体加速数码转型的最大推手;国家也不例外。阻断措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所导致的颠覆性改变,迫使所有人都必须作出调适。新加坡原本就有智慧国的宏愿,正好因时制宜,果断出手。根据短板理论,木桶的盛水量由最短的板条所决定。数码转型的短板,正是我们的年长国人。克服他们接受数码科技的各种障碍,无疑会极大改善转型的过程。

所谓“魔鬼就在细节里”,数码科技对于很多连“网络新移民”都还不是的年长国人而言,毕竟是陌生的事务。人们对于不熟悉的新事务,本能就会产生焦虑和抗拒的心理。尽管政府有充沛的资源和落实的决心,但构成这一“短板”群体数码转型的障碍,恐怕并非只是硬件的不足。对于那些无法负担手机和数据流量的群体,政府大可以提供各种补贴来鼓励他们使用;但是如何克服他们接受数码转型的抗拒心理,就需要更加细致以及长期的措施了。

以推动电子付款为例,数码转型办委任1000名数码大使,确实是对症下药之举。一方面,小贩中心、咖啡店和湿巴刹的摊贩在冠病疫情暴发后,相信更能够接受非现金交易是更安全的做法;顾客群体,无论年龄层,应该也有类似的看法。但是,对于一辈子习惯使用现金交易的年长国人,改变这一习惯不光是行为模式的转换,更包括对数码钱包的安全程度的担忧,以及用手机付款的便利性。对于他们而言,解锁手机、寻找电子钱包应用、输入款项等一系列付款手续,远不如使用现金来得安全方便。如何说服他们接受新事物,不难想象会是不小的挑战。

这一改变不是数码大使一两次讲解就能够实现的,而必须是长期、有耐性地循循善诱、解惑释疑、亲手帮助他们反复使用。所以,一开始就必须意识到年长国人的数码转型将是个长期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应避免揠苗助长,弄巧反拙。更为关键的是,鼓励年长国人数码转型,不应只停留在电子付款而已。这其实也契合智慧国的长期目标。互联网的潜能无穷,特别是5G技术的普及,将为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改变。所以,协助年长国人使用电子付款,其实只是让他们前脚先踩入这个全新世界。

长期而言,鼓励年长国人数码转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他们熟悉网络世界,进而能善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好处,比如自主上网寻找资料、娱乐和视频沟通等基本能力。在阻断措施期间,如果掌握了视频沟通的能力,年长国人就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跟儿孙和亲朋戚友“当面”话家常。如果学会自我搜寻信息和娱乐资源的能力,年长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将更多姿多彩,不会因为隔离在家而郁郁寡欢。此外,掌握了在互联网搜寻资料的能力,也有助于年长国人参与终身学习的计划。人们唯有领略到这些真实好处,才有强烈的“学到老”的动力。

因此,数码转型办必须把重点放在协助年长国人克服心理障碍,逐渐培养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习惯互联网的陌生环境。作为提醒,可能一些属于“网络原住民”的年轻决策者,还有他们的“大使”,应当尽量采用年长国人熟悉的各族母语甚至方言,以及应当更多从年长国人的角度、更大的同理心来思考如何协助他们数码转型,以便智慧国的目标能早日实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