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做好冠病疫苗接种宣导工作

去年12月30日早上9时24分,国家传染病中心高级护士林美云(右)成为本地第一名接种疫苗的前线医护人员。她表示接种过程并不会太痛,而她在接种后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为她注射疫苗的是同为传染病中心高级护士的许玮廉。(海峡时报)
去年12月30日早上9时24分,国家传染病中心高级护士林美云(右)成为本地第一名接种疫苗的前线医护人员。她表示接种过程并不会太痛,而她在接种后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为她注射疫苗的是同为传染病中心高级护士的许玮廉。(海峡时报)

字体大小:

我国的冠病疫苗接种工作已于12月30日正式展开,首批对象是前线医护人员,预计70岁及以上年长者将从2月起接种疫苗。接种工作下来将如火如荼进行,以便在2021年底前为本地人口完成接种工作,实现基本群体免疫。

从冠病疫苗的研发、试验到最终问世,有关疫苗的种种不实说法、假信息便一直传播,例如有不少人以为接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会改变人体基因,还有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读了感觉荒诞不经,却偏偏有人信以为真。有关当局可趁早展开接种疫苗的宣导工作,确保国人获得有关疫苗的正确信息。

总理李显龙去年12月发表全国讲话后,南洋理工大学针对999名新加坡居民进行的调查发现,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网络谣言,以为接种冠病疫苗会改变人体基因,当中不少人是年长者。

尽管权威医学界人士不时提出反驳,但社会上确实存在人云亦云的情况。在社交媒体渗透日常生活的今天,种种假信息以讹传讹,很容易让人误信,进而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由于我国并不强制人们接种冠病疫苗,而是让人们自由决定是否接种,掌握权威信息的有关当局可尽早开展及加强宣导工作,确保人们接收真实无误的信息,而不是被假信息误导,影响他们接种疫苗的决定。

首先,有必要说明冠病疫苗的真实情况,包括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不同,解释mRNA疫苗的发明、发展和使用情况,以解开人们对这种新型疫苗的误解。其次,须说明有哪些过敏的人不能接种疫苗,一般人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出现比率。其三,须说明出现严重反应时该怎么办,可以向谁或什么机构求助。

目前的冠病疫苗主要分为mRNA疫苗和传统疫苗,即由灭活病毒或减毒病毒制成的疫苗。这两种疫苗各有优劣,前者生产容易快速,但冷冻物流要求严格,否则容易变质,后者生产过程繁杂,但历经时间的考验,是成熟的技术。mRNA疫苗非常有针对性,只会让人产生针对病毒表层刺突蛋白的抗体;接种灭活疫苗后,人体不只是会针对刺突蛋白,还会针对整个病毒的其他蛋白产生抗体。有些抗体可能是多余的,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

其实mRNA疫苗也并非全新技术,近20年来已用来开发测试狂犬病疫苗、兹卡疫苗、流感疫苗,以及伊波拉疫苗。不过,这些疾病没有大范围传播,所开发的疫苗一直没有太大的市场进展。

冠病疫情在全球暴发,让mRNA疫苗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冠病mRNA疫苗也经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并非一些假信息所说的,为了尽快面市而在临床试验和安全方面偷工减料,或在授权使用程序上得到官方机构的“放水”。

我国向辉瑞—BioNTech和莫德纳采购mRNA疫苗,也向中国北京科兴订购灭活疫苗。国人日后能否选择接种哪一种疫苗,目前还不得而知。我国目前只紧急批准了辉瑞—BioNTech疫苗的使用。

不管是mRNA疫苗还是灭活疫苗,注射入体内后或多或少会有反应,有的人较明显,如注射部位红肿、疲累、头痛、肌肉酸痛等,这些其实是身体对疫苗产生免疫作用的信号,属于正常反应。不过,有些人天生过敏,接种疫苗后会出现较严重反应。媒体近期报道了欧美等地有人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反应的新闻。媒体有责任报道这种人们高度关切的新闻,但也指出那是少数情况,读者须理性看待,相信科学,切勿无限放大,自己吓自己。

相信有关当局已在准备有关疫苗的各种信息,若能以四种语文、图文并茂的方式,趁早在媒体等平台呈现,有助于民众阅读和理解,并衡量接种疫苗的利弊,包括个人打和不打的潜在风险孰轻孰重。

不管怎样,公开越多有关冠病疫苗的信息,越有助于国人作出是否接种疫苗的明智决定。最重要的是,我们基于科学理性控制住疫情,也要基于科学理性看待疫苗,不要人云亦云,相信网上似是而非的假信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