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促进两性合作维护女权

(Unsplash/Everton Vila)
(Unsplash/Everton Vila)

字体大小: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今年也是国际妇女节设立110周年。起源于工业革命高度成熟的西方的妇女节,属于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的一环。由科技推动的经济结构变化,引发了翻天覆地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传统男女有别的两性关系,自然受到这股平等思潮的冲击。经历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妇女权益获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带来了两性关系的新课题。在百多年后的新一波科技突破之际,如何安顿两性关系,仍然是许多社会的共同挑战。

女权运动最大的宗旨在于追求男女平等,无论是在家庭、职场或公共领域。如今,妇女担任国家领导人、国际机构负责人、大企业总裁、参军等象征权力的职务,已经司空见惯。然而,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在职场升迁的歧视和性骚扰,乃至职场上关于同工同酬的争议,依旧是女权运动奋斗的目标。避孕药的面世与西方性解放运动同步,一方面解构了传统男女在性关系上的表面不平等,另一方面却催生了滥交、堕胎、私生子、离婚率暴增等对女性不利的社会现象。

当前发达国家普遍的生育率下跌,年轻一代不婚不育的情况,恐怕也是传统两性关系以及家庭观念和结构遭颠覆的副产品。可以说,人类文明几千年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家庭组织,在传统两性关系被瓦解后,至今还未能建立新的规范。在女权运动持续为保护女性并争取更多权利的同时,男性也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态度。比较让人担心且诟病的是,女性维权运动在潜意识里,套用了男性的标准来自我要求,并把两性关系视为对立斗争的零和状态。

例如,女权运动成功地打破了女性在职场的限制,连向来被认为不适合女性的职业——参军——也为她们开了门。但这一成就的价值或许是暧昧的,因为它既忽视了男女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有别的生物事实,更采用了男性的标准如权力、财富、地位等来定义成功。一些女性主义者已经指出,这种单向度的追求,已经抹杀了女性特有的品质。自所谓的“第二波女性主义”后,一些年轻女性日益感到必须外出工作的社会压力,传统相夫教子的角色不只被轻视,甚至遭到鄙视。

现代理性主义建立了专业的尊严,要求任何行当都讲究专心致志的敬业乐业精神;经验表明,也唯有如此,才可能把事情做好。但是,在女性所扮演的最重要的社会角色——全职妈妈,这一专业要求却被弃之如敝屣。尽管在生理和心理上比男性更具备养儿持家的优势,女性却面对在生育后须回返职场的无形压力。所谓“工作与生活平衡”,实质上正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应对方案。

在众多物种里,人类的幼婴是最脆弱的,须要长时间的细心呵护,才能独立成人。在这段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合作至关重要。唯有双亲同心协力,孩子身心健全成长才会有更大的保障;甚至可以说,双亲的其中一人,特别是母亲的全职照顾,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然而,在女权主义一味追求男女平等的奋斗里,这一常识性的事实却被牺牲了。在生育率持续低落面前,揭开这一层平权的政治正确薄纱,正变得越来越难以避免。

男女平等不同于抹平男女之别,科学证明,男女不但在生理上不同,在心理上也有各自明显的倾向,例如男性更喜欢接触事物,而女性更喜欢人际交流,表现在职业选择上,自然出现更多男性工程师和更多女性护士、教师的现象。这无关什么系统性的歧视,而是男女本质的自然体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类文明繁衍至今,正是阴阳合壁的结果。两性必须合作,才能保障文明的未来;而阴阳协调,也是最有利于女性的结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