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发展科技农业契机与挑战

在2021财政年预算案中,政府拨款6000万元设立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支持业者采用科技推动转型,提高生产能力,加强我国粮食的保障。(档案照)
在2021财政年预算案中,政府拨款6000万元设立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支持业者采用科技推动转型,提高生产能力,加强我国粮食的保障。(档案照)

字体大小:

新加坡的科技农业正蓄势待发,是政府这几年来不断加强力度发展的新兴领域。

政府在两年前便已宣布在双溪加株设立本地首个工业生态园,包括占地18公顷的农业食品创新园,汇集原型样品制造、进行研发及高科技农业活动,如室内耕作及水产养殖。

去年暴发的全球性冠病疫情更加突显一个多元而稳定的粮食供应链的重要性,因此,在2021财政年预算案中,政府又拨款6000万元设立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支持业者采用科技推动转型,提高生产能力,加强我国粮食的保障,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设在停车场顶层的城市农场,使用无土种植系统;室内垂直农场,节能节水,这是新加坡以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的特色。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如农业科技先进的以色列。

重视食品安全一向是新加坡不可妥协的发展策略,我国的品质保证受国际承认,严格的管控,研究领域不断加强是我国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

科技农业不受地域和气候的限制,通过室内种植改变环境条件,可种植非热带地区的蔬果。比如栽种草莓、羽衣甘蓝等非本地蔬果,部分蔬菜的种植期甚至能缩短一半。正如滨海城南的冷气花穹内也种植温带的植物,这个月内国人可以到那里赏樱花。

本地科技农业也有输出的潜能,如侧重培植高价值菌类的Grower Agritech,几年前开始在泰国清迈设立研发中心和垂直农场专门培植虫草花,同时也进行松露培植研究。

越来越多国人喜欢不用农药和化肥的有机农产品,但另一方面,对本地农业产品仍存有误解或偏见者也大有人在,他们以为采用科技培养出来的农业品和食品是非自然产品。

农业科技结合了植物学、供应链管理、工程学等专业知识。因此,提高国人对本地农业产品的认识,是推动科技农业时所不可忽略的。

目前有几家农业科技公司创业者都是年轻人,这个领域将继续给年轻人提供创业和“走出去”的机会。

发展农业科技是既定目标,我国就应该更加有系统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政府可以考虑提供农业科技的奖学金,让有兴趣有潜能的年轻一代深造,为我国建立更强大的研究队伍。

本地农业科技发展在2019年获得1亿7700万美元(约2亿4080万新元)的投资,投资总额在亚细安市场中排名第一。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也在同一年透过SEEDS Capital委任七个合资合作伙伴,催化对农业食品科技和精深科技起步公司总值超过9000万元的投资。新加坡必须继续留住和吸引更多外来投资,才能推动本地的食品工业。

两年前改组成立的新加坡食品局已设定愿景,要在2030年时,实现本地农产品满足国人三成营养需求的目标。

所谓营养需求主要是指蛋白质(25%)、主食(25%)和蔬果(50%)三大种类。而三成的营养需求,有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

两年过去了,我国在“三成营养需求”自给自足的目标走了多远,未来几年如何加速步伐?我们必须对此进行阶段性的检讨。

政府加大力度推动农业科技的时候,也应该关注本地农业与食品价格的竞争力。本地农业产品的生产偏向高价值,不完全是一般民生所需,如高级的菌类和草莓等非热带产品,在粮食供应链因全球性的灾难而中断时,本地的“高价值”农产品不能完全取代一般蔬菜、水果。

自产的农粮品单靠本地市场的经济效益不高,很难弥补生产成本。产量少、人力成本贵,可能导致价格偏高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在供应本地市场时,如何以质量说服更广大的消费群支持和买单,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此外,当城市农业进一步扩充发展时,也可能加剧它与其他用途“争地”的局面。例子如国人渴望保留更多的绿地,又如组屋天台虽可用来种菜,但我们也同时有装置太阳能板的全国计划,先天空间不足是绕不开的议题。

我国科技农业有巨大潜能,所面对的挑战也不小,但秉持创意和开阔的思维,灵活的政策制定,还是大有可为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