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人性的假设

字体大小:

得鱼忘筌

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本质上是个哲学命题,不纯然能从经验层面讨论。舍己为人、舍身取义的例子,古今中外也都不可胜数。但是,这些更多是个人的道德行为,或许能够唤起我们对人性的希望,却未必能解释更多循环发生的人间悲剧。这些悲剧,很多源自人类集体的自私所导致的愚蠢。历史上的治乱更替,几乎都不乏贪婪、残忍所造成的血腥下场。

随着机器人科技的突飞猛进,关于什么职业即将被取代的报道,最近常有所见。最骇人的一则,莫过于英国《每日电讯报》去年11月12日的《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师警告 不列颠一半的工作或由机器人取代》。报道引述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师霍尔丹(Andy Haldane)说,在未来的20年,诸如行政类、书记类和生产类的工作,将会由越来越聪明的机器人所取代,受影响的工作岗位估计为1500万个。这个趋势所造成的影响势必是深远和多重的,其中之一便是加剧目前已经日益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现象。

贫富差距的不公义在肆虐全球多年后,终于因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 Piketty)2014年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在美国爆红,而成为主流媒体认真讨论的课题。皮凯蒂主张开征世界范围的资本税或富人税,来抑制这种不公。

另一种思路,则以向全民发放“无条件的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又称“基本收入”,来创造更公平的社会环境。英国的《卫报》去年12月26日报道,荷兰乌特勒支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乌特勒支,以及其他19个荷兰城镇,正考虑向市民无条件发放每月885欧元(约1380新元)的“基本收入”,无论他们工作与否,或是否有其他收入来源。计划施行后的结果,将交由乌特勒支大学的知名经济学教授赫罗特(Loek Groot)分析研究。

主张基本收入者指出,这个举措不一定会伤害工作伦理,不若福利金那样让就业变得缺乏吸引力。试想领取每月800元福利金的人,会因为考虑到失去这800元,而宁愿不接受1200元月薪的工作,因为工作的实际月入增加只有400元。有了基本收入,失业者就能够更从容地寻找理想的职业,而不必为了糊口而接受不好的就业待遇。

这个带有左派平等理想的主张认为,“基本收入”相应的其他好处还包括迫使雇主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一些人可以因为基本生活需求不虞,而从事自己热爱的艺术创作或当志工回馈社会。同时,基本收入也比福利金制度更简易,无需动用庞大的官僚资源来运行,能够为政府节省更多的行政成本。被一些左派视为思想敌人,主张大市场、小政府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也是着眼于这点而支持类似的主张。

在身处严峻债务危机,各成员国均被迫要开源节流的欧元区,这个反其道而行的主张,无疑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政治毒药。主张“基本收入”的奈梅亨市(Nijmegen)绿党市议员韦斯特菲尔德(Lisa Westerveld)向《卫报》记者坦承,为了争取市议会的通过,他们在政策文件里避免提到“基本收入”这个字眼。除了质疑资金来源,反对者的最大理由是“免费午餐”将鼓励人们好吃懒做。

在1776年出版《常识》小册子,论证北美十三州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激进思想家潘恩(Thomas Paine),于1796年出版了《农民公义》一书,系统论证了“基本收入”的概念。他主张发放相当于今天2000美元的生活费,给每一个年满21岁的公民,认为通过“基本收入”来保障社会所有成员的温饱,才是维护文明成果并消除其弊端的必要手段;唯有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人的尊严与自由才具备条件。这同孟子所说的“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异曲同工之处。

瑞士在2012年发起公民连署,要把发放“基本收入”付诸公民投票,并在2013年获得超过10万个公民连署的门槛,提交政府处理。虽然具体时间未定,但瑞士人将在今年举行“基本收入”公投,提案要求给每个公民每月发放约2700美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批评这个做法太过慷慨,也过于昂贵,估计将耗费2100亿美元,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30%,并将损害工作伦理。

“基本收入”的出发点无疑是良善的,但是它对于人性的假设,却显然带有争议性。相信“基本收入”这种免费午餐将导致人们好吃懒做,是基于现实经验所形成的判断。一般人好逸恶劳,似乎是不必多费唇舌争论的事实。但是支持者却愿意从相信人性本善出发,由此构建更为平等和公义的社会。

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本质上是个哲学命题,不纯然能从经验层面讨论。舍己为人、舍身取义的例子,古今中外也都不可胜数。但是,这些更多是个人的道德行为,或许能够唤起我们对人性的希望,却未必能解释更多循环发生的人间悲剧。这些悲剧,很多源自人类集体的自私所导致的愚蠢。历史上的治乱更替,几乎都不乏贪婪、残忍所造成的血腥下场。人尽管是集体的动物,可是好像都一直处理不好怎么和谐共存的难题。

欧洲人因为经历了两次近乎毁灭性的大战,逐渐形成了普遍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由此希望通过成立联盟,彻底告别容易引发大规模冲突的民族主义。这个理想,前有以希腊为主的主权债务危机,后有大量中东难民因为《申根协议》消除欧盟内部国界,大量涌入所引发的政治紧张和排外声浪,而可能开始分崩离析——理想主义的道德性,毕竟不能脱离现实太远。

瑞士就“基本收入”的公投日期还未确定,可是就如《经济学人》所批评的,2700美元的月入恐怕是太慷慨了,也必然成为财政上巨大的负担。同“基本收入”一样富有理想性的“最低工资”公投,刚在去年被瑞士人民所否决;前者的命运将如何,似乎不言而喻。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yapp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