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美琳:制水的过去与进行式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要让国人充分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除了从家庭开始,通过学校灌输相关意识的公共教育,也要持续甚至扩大。

本地五所小学上个月举行制水演习,在学生休息时段的一个多小时里,校方切断食堂洗手池、饮水器和厕所的水供,要求学生只能在水桶里舀水洗手,传达水是宝贵资源的信息,希望学生提高节省用水的意识。

不知道在这短暂的演习时段中,能真正体会断水所带来的不便,进而开始在生活上省水惜水的学生有多少个,毕竟不自觉的浪费用水习惯,不是一时间说改就可以改过来的。尤其当家中父母和成员缺乏同样的省水意识并身体力行,就更难影响孩子一起配合。

节约用水有多困难?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国人来说,没有切身感受过每天拿桶排长龙,到公共水龙头盛水的不便,多年来一扭开水喉就有源源不绝的干净食用水流出,自然很难体会水资源珍贵的意义。要忙忙碌碌的城市人改变长久以来的用水习惯,并持之以恒贯彻到生活细节中,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

庆幸的是,本地上一次实施全岛大规模的制水是上个世纪60年代、约50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次的制水演习则在1998年举行。这都要归功于当局在开发水源方面的多年努力和管理,当中包括新生水和海水淡化科技的研发,以及建设处理废水,提高水源循环率的深隧道阴沟系统等,逐年强化和达到我国自给自足的供水能力。

尽管如此,我国在水供方面并非完全对未来所可能面对的挑战免疫。我国目前的“四大水喉”,即新生水、淡化海水、集水区蓄水,以及向马来西亚买生水,后两者就存在了足以威胁水源供应、而又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不确定因素。

新马两国的水供协定,还剩40多年就要期满,2061年后能否还依据目前的模式,继续互惠互利展开合作还是未知数,更别说是须要仰赖“老天”降雨才能维持的蓄水池和柔佛林桂(Linggiu)水坝水位。加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食水需求的提高,就算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厂开足马力运作,提供足够水供,国人最终也必然须面对高昂的成本和水价。

目前虽然还没有制水的必要,也无需调高水费,但不表示就可以高枕无忧。全球暖化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和高温天气,已经使得林桂水坝水位自去年初起就逐月下降,去年10月31日甚至只达41%的水位水平,是历来新低。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上月底出席一所小学的制水演习活动时,透露该水坝水位又再次下降至42%的接近历来新低水平,一再凸显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缺水的风险不是没有可能出现;更适时提醒大家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否则等危机真的浮现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要让国人充分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除了从家庭开始,通过学校灌输相关意识的公共教育,也要持续甚至扩大。当局应该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公共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省水意识,包括探讨扩大制水演习的可行性,尤其是让年轻一代深切了解水供与外在环境和政治等因素如何环环相扣,以及各种未知的挑战可能影响国家未来的生存,让珍惜用水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形态的一部分。

公用事业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的人均用水量已从1988年至2003年的165至166公升,稳健下降到2014年的150公升。当局希望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能够进一步减少到147公升,2030年再降至140公升。

虽然人均用水量的数字没有显著下降,但显示要个人节省用水是做得到的。我们可以学着在不打乱日常作息和节奏的情况下,一步一步改变用水习惯。相信家家户户长久下来将能进一步降低用水量,朝实现当局所设下的目标迈进。

与此同时,如果立法行不通,当局也必须制定具体方案,鼓励各机构和企业积极控制用水量。只有多方配合,才能做到李显龙总理三年前在滨海堤坝与国人一起庆祝世界水日时所做出的呼吁:“让节省用水成为新加坡的全国工程。”

要让上世纪60年代过去式的制水画面永不再现,还是演变成未来一代往后生活上的进行式,水源供应还处于安全水平的情况能维持多久,就取决于我们现在每次扭开水龙头的时长了。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cheowml@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