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薇:‘买故事’的经济课

字体大小:

显微镜

对许多人而言,旅行的意义不外是增广见闻,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些平日不会做的事;旅行目的地若流传动人的故事,更令人趋之若鹜。

台北近郊平溪放天灯的故事,相信许多新加坡人都耳熟能详:相传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为了传递军情发明了天灯,所以天灯又叫孔明灯,而平溪放天灯最早可追溯到清朝。由于平溪和十分一带是山区且交通不便,当时常有村民遭土匪杀害。为躲避土匪,村民大多会往山上逃,待土匪远离村庄,大家即放天灯通报可返家的信息。

相传村民有一回避难正好是元宵节,所以元宵节放天灯祈愿,后来变成台湾重要的文化遗产,许多游客也就乐于放天灯、“买故事”。随着天天都有人放天灯,即引发了如此做法更接近商业活动而不是维护传统的争论。

我和两名旅伴不久前到平溪火车站参加了这个“商业活动”,待我们在十分瀑布附近看到散落水中的天灯“残骸”时,“罪恶感”油然而生。导游见状说,平溪地区是全台湾唯一能合法放天灯的地方,由于四面环山,即便天灯因不能完全燃烧而掉落山间,也不会造成火势蔓延。再说,不仅有关当局会派人定时清理“残骸”,商家也启动回收机制,以新台币10元(下同,约0.46元)回购天灯支架。

导游多番解说,让我又作其他联想:游客分别以200元和250元购买单色或四色的天灯,劳动工人“爬山涉水”回收的支架却只有区区10元,以低成本赚取高利润,这正是许多人纷纷投入服务业的关键。

服务本身是无形的,消费者买的不是一个实体商品,而是一种体验和满意度。举凡“卖故事”的旅游胜地,总会兜售同样的物品;摊主或店主要招徕生意,除了仰赖好地点或压低价格,就只能以服务素质出奇制胜了。

在十分老街,服务员听闻我们之前已在平溪放了天灯,依然笑容可掬地说:“希望下次能为您服务。”

服务员显然明白,台湾已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型态,服务业占台湾国内生产总值及就业人数的比重已突破60%,符合服务型经济的定义。

多年来,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经济体里应占的比重,是各界争论不休的课题。制造业常被视为劳工相对密集的产业,而且可发挥倍增效应(multiplier effect),为其他产业制造就业机会;服务业则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概念,涵盖研发、设计、专利、品牌等知识型环节。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企业博士和该研究所研究员王鹏博士,撰文对新财政年预算案做出反应时就问:新加坡应该像许多高度发达的经济体那样,全盘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还是应该持续让制造业活动在其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呢?

他们指出:“与其选择赢家(picking winners),不如承载赢家(hosting winners) ,就像新加坡多年来已把包括电子、炼油、化学工程、制药和生命科学作为制造业集群的成功例子,这个集群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部分,并且对服务业也产生了溢出效应。”

贸工部2月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外向型行业的生产力增长优于内需型行业。以去年为例,外向型行业生产力提高3%,内需型行业的生产力却下跌1.4%。去年初,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就留意到面向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不同领域,生产力存在显著差距,呼吁缩小两者落差,以便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取得突破,进而确保大部分国人收入持续增长。

看来,新加坡不会轻易地全盘过渡到服务型经济。

旅行,经常为我提供“内自省”的机会,我这回在花钱“买故事”之余,也上了宝贵的经济课。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hosb@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