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

字体大小:

社论

在2013年9月与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以及印度尼西亚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简称“一带一路”。这个理念,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它也象征中国崛起后的政治影响力。

紧接着,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重点是融资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上个星期天,中国政府在北京主办了两天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并宣布增资7800亿元人民币,推动一带一路的项目。习近平在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一带一路的理念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及发展潜能。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累积了不少外汇,也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中国成为了净资金输出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以进行资本再循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则在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但却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

以印尼为例,佐科在2014年担任总统后,便制订五年的宏伟计划,要兴建更多的海港、机场以及水坝等基础建设。然而,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国库收入,使基础建设的资金出现很大的缺口,也影响了推行的速度。印尼最近还通过税务特赦,鼓励印尼人将资金搬回国。然而,基础建设的资金缺口,还是需要外国及多边机构的资助。

其次,在西方发达经济体掀起的反全球化及保护主义的浪潮,也为一带一路的推展,带来机遇。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推行的“美国优先”的政策,使现有的产业供应链出现变数,并可能影响全球的贸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流产,也意味着美国将全球经济领导权,拱手让出。

今年1月,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时,倡导自由贸易,被视为中国有意填补这个真空。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他再度提出“开放及包容性”的合作,并在一带一路的项目上砸下重金,被视为中国外交的胜利。

尽管如此,一带一路的推展,也充满挑战。

首先,地缘政治的矛盾,将考验开放及包容性合作的韧度。中国与许多国家接壤,因此边境与领土主权问题也较多。领土主权问题不仅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沿线国家的核心利益。当两国的核心利益出现矛盾时,政治利益往往凌驾经济利益。在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下,更是如此。

此外,中国崛起速度之快以及大国的战略竞争,也可能影响一带一路的进程。这一次的国际高峰会议,印度不派代表出席,因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覆盖了印巴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此外,一些欧洲国家的代表,拒绝在有关贸易合作的文件上签字。

其次,由于地缘政治以及历史的因素,中国在本区域推展一带一路建设,很可能卷入这些国家的内部政治,从而颠覆一带一路的项目。马来西亚引进中国参与港口、铁路及房地产投资,很快地演变为政党政治的课题,并涂上种族政治的色彩。同样的,印尼的一带一路项目输入中国劳工,也引起当地人的不满与抗拒。

第三,在项目的执行上,一带一路有必要遵守最佳的作业方式,以确保它不会出现形象工程,并真正使大部分人受惠,否则将引发当地人的反弹。因此,在项目的审批及执行方面,透明化至关重要。此外,投资项目的商业可行性,也是关键。相对来说,建造一个高铁项目并不难,但要确保它在经营时不会出现亏损,则需要进行周详的可行性研究。

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也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长远布局。但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前方的路还很长”,需要各方携手合作把蓝图转变成现实。要做到这一点,中国与其他国家必须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寻找双赢、共赢的合作方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