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蕾:常春藤的精英

字体大小:

五湖四海

五月的美国东岸仍然有着些许的春寒料峭,耶鲁校园里阳光明媚却依然凉风袭人。与普林斯顿和哈佛一样,这里属于常春藤盟校,聚集着Old Money(继承祖先遗产的人)和New Rich(新贵或暴发户),还有那些虽然没有雄厚背景却天资优越、勤奋读书的一群人。

过往以来,Old Money常常将自己同New Rich划出一条界限,前者多住在纽约的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费城的Main Line、波士顿的后湾区(Back Bay)和芝加哥的森林湖(Lake Forest)也是他们的居住地。这个阶层的子女世袭式地通过私立中学升入常春藤盟校,并曾经一度掌控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大领域。

他们中许多人的收入来源就是他们所继承的资产,有家族专属的律师事务所和私人银行,妥善的管理着资产和收益。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个阶层对社会的垄断掌控,逐渐被精英阶层所淡化和融合。这两个阶层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常春藤盟校里接受教育,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还有他们的妻子希拉里和米歇尔。

所谓精英主义(Elitism),是关于政治与社会结构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理论。这个主义认为应该由少数具备知识、财富与地位的社会精英,来进行政治决策。简略地说,精英主义认为少数精英的意见可以代表多数人民,属于代议政治。

与精英主义相反的民粹主义(Populism),则认为政治应该是平民或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来主导,近期的英国脱欧,就被认为是民粹主义在欧洲的胜利。

美国一向以来都是精英执政的国家,英雄不问出处,时势造英雄,但这样一个相对公平的体制,近年也频频引起思想界的反思,特别是在特朗普的当选,以及不少精英执政且有良好表现的政党,也同样面临选票下滑,人心背离的新格局下。

其中一个关键点大概是公众对精英领导层真实含金量的关注。以常春藤盟校为例,这里一向都有校友子女优先入学的传统。这显然不符合教育作为平衡机制的原则。良好的教育能够确保“唯才是用”,协助创造社会的流动性,让社会中下层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精英阶层。近年来,美国的常春藤盟校饱受批评指责,迫使学校不得不控制相关的后门,以吸引多元背景的人才。

其实,即使是名校生,也不外乎意味着一个人善于读书,正如一位优秀的医生、银行家、律师,虽然是行业的佼佼者,但并不等同于他有政治家的素质。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专业化和知识化,可以在高智商、高教养、高学识的包装下,将许多不合理的东西隐藏得冠冕堂皇并顺理成章。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比一般人更现实和利己,他们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个人的既得利益,往往将付出都期待成有回报的投资。

完全由太聪明的人组成的政党未必是件好事,既然精英治国决定了是让少数人代替多数人做决定,精英们应该明白,自己的角色更多应该是服务者而非权力的拥有者。

精英领导层之所以让人失望,另外一个因素大概是,他们无法让民众看到精英阶层真正让公众尊敬的原因——永远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品格,并对国家、民族、人民有着义不容辞的担当。

世界可以很单纯,人生也一样。有时不是因为世界太复杂,而是我们将其变复杂了。如果将世界变得复杂的,是那些智商情商,各种能力都比普通人更胜一筹、却处处从自己利益出发的精英层,对国家和民众的伤害是毁灭性的。这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作者是私人银行从业员,本文仅代表个人立场 tanlei@singnet.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