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盈:有怪兽

字体大小:

众声道

老家在北马,每次回去都要当“空中飞人”,大约一个小时20分钟的航程并不长,但是每回碰上的“奇人异士”,都会让旅程变得漫长又难熬。

最近一次发生在上周,飞机甫降落樟宜机场,还在跑道上减速滑行时,身旁的大叔已迫不及待地解开安全带的金属扣,关闭手机的飞行模式。

飞机一停好,走道瞬间站满乘客,我依然安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上,等待机舱门开启。

眼见我的“不合群”,身旁大叔说:“如果你不想出去,那就让我出去。”

为了安抚他,我解释说:“我也想站起来,但是走道没有空间。”

不料,我的拒绝却引起他的不快。他说:“这是我的位置(靠走道),我应该让你坐回原位(中间)。”

当十分庆幸他还记得,为了在旅途中可以和坐在靠窗位置的朋友愉快地聊天,他在一上飞机时,就主动向我讨了这个方便。

几句对话虽无法反映事实的全部,却足够作为旁人判断的依据,因此决定不再争论,谢过其他乘客的礼让,跟着队伍鱼贯而行。

猜想这位大叔可能是心太急,不自觉地产生出一种想要快点把事情完成的焦虑,以至于出现意想不到的态度转变。

其实,“以客为尊”的廉价航空公司有提供额外的付费服务,比如:选择座位、优先登机和餐饮等。乘客在购买机票时,应该按自身需求来作出相应安排,相信在飞行旅途中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也能避免与其他乘客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机舱是共享的公共空间,每个座位的可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廉航的座位靠得更紧密、更窄小。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希望私人的空间不会被他人“越界”。每回碰上常见的机上恶行如:脱鞋子、大声喧哗、霸占扶手、急着下飞机等,都考验着乘客的忍耐力和应对能力。

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在今年1月公布的一年一度机舱礼仪调查(Airplane Etiquette Study),对象是1005名18岁以上的美国人。64%的受访者认为,爱踢前座椅背是最让人讨厌的行为。

想起某一次在飞行途中,后座的小女孩情绪亢奋,随着她时而高亢,时而平坦的童音,双脚时而用力地向前踢,时而轻碰。虽置身在数千米的高空中,我和另两名乘客却犹如骑着一匹在崎岖山路蹒跚前进的老马,被踢得一抖一抖地,身体不由自主地摆动。

坐在小女孩身旁的母亲在我们数次反映问题后,依旧无法制止小孩的行为,恰巧就是机舱礼仪调查里,名列第二位的是失职的家长。59%的受访者表示,讨厌不制止、不注意孩子哭泣和不礼貌行为的家长。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一些“越界”的行为仍会得到他人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不过,当“越界”变成“侵犯”,对他人造成困扰时,就不太恰当了。

机舱是一面照妖镜,引出许多“怪兽”现出原形。社交媒体上就有一个名为Passenger Shaming的专页,让乘客和空服员拍下令他们不满,甚至是愤怒的不雅行为,在网络世界里公开。这些行为包括,把脚放在前座的缝隙里、脱上衣睡觉和剪指甲等。

生活在容纳不同群体的文明城市,一个具备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在公众场合不做出对他人造成影响的负面行为,是一种常识。这与个人的年龄、国籍和学历等,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无论是想第一个冲下飞机与久违的亲人见面,抑或是前往度假带来的兴奋感太强烈,还是把机舱当成自己家一样随意,在付诸于行动之前,都且将心比心,先衡量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否被他人接受。

因此,纵然内在的情绪已排山倒海,但身处在机舱这般封闭的环境、窄小的空间里,还是不要过分地流露才好,别成为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怪兽”。

(作者是本报新闻编辑 cgchoo@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