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呈:新中关系下一波

移动支付在中国迅猛发展,也难怪李显龙总理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特意点出新加坡相较于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方面的落后。(海峡时报)
移动支付在中国迅猛发展,也难怪李显龙总理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特意点出新加坡相较于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方面的落后。(海峡时报)

字体大小:

城外城

现在新的景观业已形成,需要改变的是如何在新加坡适应中国的存在与蓬勃,并了解他们的特性与需求,携手发展。

苹果手机iPhone8前天首发,却在中国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杭州、北京、上海等地排队冷清,员工比顾客还多,大阵仗准备的保安、栅栏毫无用武之地。这番冷落和iPhone8新意不足、用户更期待iPhoneX有一定关系,但是毫不逊色的中国国产手机逐渐挤压苹果占有率可能才是关键因素,消费者的心理重心出现偏移。这也让苹果的这次冷遇有了更深一层的寓意。

目前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连续下滑,前四名华为、OPPO、Vivo和小米,市场占比达到69%,苹果份额仅为8.2%。即便在新加坡,身边朋友使用中国高端手机的不在少数。根本原因是,中国手机不仅迎头赶上,兼具价格优势,而且其设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很多还走在苹果、三星前列。

这和移动支付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并形成生态紧密相连。也难怪李显龙总理会在今年国庆群众大会上,特意点出新加坡相较于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方面的落后。之后,政府部门主导移动支付在新加坡的推进与普及,无论是金融系统、交通行业或商贩中心,都开始加足马力,搭建无现金支付的体系。

必须看到,中国的移动支付之所以在全球领先,本质上是由业者引领开拓创新、改写景观,无论是淘宝、京东的电子商务,还是微信、支付宝的网络金融,互联网公司不断制造爆款:与淘宝购物的结合,带动支付宝迅速成为网上支付的首选;春节红包的设计,让微信支付一夜之间打通数以亿计用户的手机端口。其后,移动支付在中国实际应用的场景与其他行业迅速结合,构建智能生态链。

这种爆发的场景之所以在中国得以形成,除了便利之外,也离不开中国经济生活中原本存在的两个特性,一是信用卡在用户端和商户端未普及到非常便利的程度,二是现金货币因为假钞风险的存在,使用繁琐、成本偏高,人们更容易接受无须检测真伪的无现金交易方式。一旦出现一种能够渗透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人情往来的便利支付方式,便迅速扩张,继而以庞大的用户流量、应用基础和产品迭代,推动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应用帝国的形成。

移动支付一旦形成完整的生态,必然随着中国市场与世界的互联互通,而对外产生巨大影响,间接改变外部社会的消费与经济模式。目前新加坡和区域国家正深切感受到这一冲击,发生相应的变革。在新加坡的经济活动中,人们还经常看到这些情形:中资发展商在房地产项目中频频出手,中国电商在新加坡打通物流网购,中国高铁投标跃跃欲试,中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有些是企业层面经济活动的自然扩展,有些是因为人员往来频密、个人消费模式不断刺激和带动引发变化。

正因为此,创业者和企业家需要对中国市场展开全新的认知。另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现象就是刚在9月18日启动的“新峡谷奖”。奖项由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建议、由包括2345.com创办人庞升东、阿里巴巴新加坡董事总经理吴泳铭等多位在新加坡居住的中国网络创业精英发起出资,为新加坡年轻大学生创造参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机会,在中国的创业生态系统中发展。这一活动同时体现了几项意涵:中国网络经济蓬勃、创业家国际化链接、回报新加坡社会、融入中国互联网经济,也寓意新加坡与中国之间全新形态的合作模式。

新加坡领导人以往出访中国时,除正式会见活动外,都会参加新加坡企业在中国投资项目开幕、竣工等阶段性仪式,以壮声势。以新加坡作为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这一背景来说,这类活动不难安排。但近年来的最高层参访,凸显了新加坡对在世界市场具有领先优势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关注。陈庆炎总统2015年参观华为北京研究所,李显龙总理2014年参观深圳腾讯总部,此次访华则参观了人脸识别科技公司商汤。

此次李显龙总理“突然”访华,受到中国高规格接待,除了在政治层面体现两国稳固的双边关系之外,对未来新加坡与中国的合作,也必然产生新的能量来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新关系有很多机遇,推动、促进一些实质性的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李显龙则向习近平表示,新加坡希望借鉴中国为科技起步公司营造充满活力环境的经验。

在过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加坡在中国市场的体验,无论是苏州、天津、重庆这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还是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的投资及其与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更多的还是属于适应中国本土市场的问题,想象的是在如此庞大的国家如何找准契合点。

而现在,新的景观业已形成,需要改变的是如何在新加坡适应中国的存在与蓬勃,并了解他们的特性与需求,携手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的实质性合作”很多会嵌入中国对外拓展“一带一路”的项目中,中国科技起步公司“充满活力环境”同样在新加坡就直观感受得到。真的是足不出户,新的趋势已然迎面而来。除了追赶,新加坡要思考的还包括要如何实现超越,体现自身新的能量,新的价值。

(作者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新兴市场副总裁 zhouzc@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