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玲玲:老邻里 新创意

空置着的店铺,成了新镇老区的常见风景。(汤玲玲摄)
空置着的店铺,成了新镇老区的常见风景。(汤玲玲摄)

字体大小:

在日本多摩新镇的严重老化小区里,福祉亭和综合商业与社区服务企业的存在,都展现了以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困境的诚意和决心。

对许多外国游客来说,位于东京都西面的多摩新镇,是让人联想到风靡全世界小孩的Hello Kitty快乐世界。这个七彩梦幻的主题乐园坐落于“多摩中心”站,离东京市中心少于一小时车程。访客一踏出站,就能感染到弥漫在空中、那Hello Kitty为“多摩中心亲善大使”带来的欢愉气氛。

然而,与日本友人聊起多摩新镇,他们却说,那是让人联想到当市镇开始老朽,又碰上严重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的衰落新镇实例。19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起飞,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导致市中心区工作者的住屋短缺问题成了燃眉之急。在东京地区,日本规模最大的多摩新镇就此诞生,它占地约30平方公里,规划可容纳30万人口。1971年,当它开始迎接第一批居民时,五层楼高的组屋住宅群都住进新婚或有小孩的年轻家庭,初期居民经历了设施缺乏,学校学额不足的困境,他们自发成立孩童托管、出版社区刊物、发起居民运动等,新镇代表着居民的团结和热闹的新气象。40多年后的今天,新镇已沦落为没落地区,随着居民的老龄化和搬迁,孩童减少,学校关闭,各类设施和商店也随着人口减少而陆续关业,昔日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

我对日本新镇如何面对老化的问题有兴趣,月前在樱花漫开的季节,碰巧有机会随几位对多摩新镇素有研究的日本学者走访了其中的永山地区。这是多摩新镇中最早供居民租赁入住的地区。我们探访的小区已在20多年前把五层楼高的组屋翻新成14层楼,据知那时原本的640户人家,只有约三分之一在翻新后搬回来住。如今这个小区的高龄化率已超过40%,是多摩新镇中老年人比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一路上,我们足以从关闭的学校和不少空置的商店等,感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这小区一排有24个店面的商店街,比较起来情况看似好些,但也有近两成的商店是空置的。那天中午,开着的店铺有不少与社区服务有关,如再循环店铺、市立的地域支援中心,还有一家开业不到两年、结合了快递和家居生活援助及社区服务的综合性企业。

这些店铺当中,最令我深感兴趣的是一家名为“福祉亭”的小餐厅。这家非盈利机构的负责人透露,这个店铺的前身是一家已经关闭好一阵的书店。自十多年前租下这个店面后,他们就通过招募邻里的义工为工作人员,每天为顾客烹煮收费低廉的健康午餐。餐厅的气氛温馨,桌椅不多,每张都各有风格,我想应该都是捐赠的吧。

在那里用餐时,觉察到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上了年纪,他们对顾客熟悉亲切,其中八成是熟客,更不乏天天在那里用餐者。顾客们自然大多是邻里的年长者,午餐时间过后,有几位老先生开始玩围棋,两点半过后,年长女士陆续进来开始体操运动。原来除了是餐厅,这里也是居民的社交和活动空间,通过年仅1000日元的会员制收费,让成为会员者可以每天前来参与不同的活动,包括歌唱、打麻将、汉字课、手工艺课、电脑咨询等。这里也为促进代际交流尽力,欢迎年轻家庭与年长者的交流,让中学生来参与职场实习。平时店里有六名至10名义工,每项活动约有10至20名出席者。负责人说,虽然女性比较积极参与,但是也有单单吸引男性的围棋活动。独居年长男性的社会孤立概率比女性高,这里如居酒屋般也售卖啤酒、烧酒和红酒等饮料,想必也是为了吸引男士。从“福祉亭”的报告资料中获知他们成功的社区互助模式备受多方赞赏关注。

诚然,更新一个面对老化老朽困境的新镇,迫切需要的是政府对该区域发展的策略关注及资金投入。但更新也意味着重新去关注邻里人与人友善交流和互助扶持的关系,在多摩新镇的严重老化小区里,福祉亭和综合商业与社区服务企业的存在,都展现了以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困境的诚意和决心。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