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贵:帮帮孩子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这是个相当有意思的发明。使用者把一个装有特别感应器的布套戴在身上,当与旁人交谈时靠得太近,感应器就会震动提醒使用者保持距离,维持社交礼仪。

哪些人会需要这类仪器?根据发明仪器的一组工艺教育学院学生的观察,有些自闭症患者缺乏个人空间意识,与人说话时会不自觉地靠得太近,令其他人感到不舒服。团队因此专为自闭症患者设计出上述感应器,通过震动功能,让仪器在旁人没发觉的情况下,悄悄提醒自闭症患者保持礼貌距离。

团队本月凭这项创新设计获颁工教院的“李光耀科技奖”,奖励的不仅是他们的创意思维,也赞扬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精神。

参与学生之一是18岁的劳朝立,他花了两年多时间主导此次设计项目。他告诉记者,团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大挑战,是找不到愿意为他们测试和提供反馈的自闭症患者。他们曾经找上一个专为自闭儿提供特别教育的学府,但校方和家长基于保护孩子隐私的原由,不愿意与他们合作。团队最后只好凭借人脉,找到几名愿意为他们测试仪器和提供反馈的自闭症患者。

谈到上述挑战,劳朝立表示相当遗憾,因为他们研发仪器的初衷,就是要协助自闭症患者打破无形的社交障碍。尤其是在自闭儿建立社交技能的关键青少年时期,有必要趁早介入,帮他们克服社交障碍,让他们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些障碍很可能是患者身边最亲的人都未必察觉得到,或是察觉了却没有进一步想办法帮他们克服。不愿参与设计项目的学府和家长,因为过度保护自闭孩童的心态,错失了可帮助改善自闭儿生活的机会。

上述小故事,让笔者想起曾碰过的一位特别教育学校教师所说的话。这位教师教导自闭儿十多年,她观察到许多家长最初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时,久久不愿接受事实。他们宁可硬把小孩送到普通小学,和一般孩童一起上课,也不愿让孩子接受特别教育,以为日子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变得和普通小孩一样;要不然,就是担心亲戚朋友的异样眼光。

还记得这位教师叹道:“要是这些父母肯及早让孩子接受特别教育,那他们的情况还有可能改善。时间越拖越久,等到他们最后愿意让孩子接受特别教育时,往往已经太迟了!”

每个人都会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憧憬,幻想着自己未来会拥有美满的婚姻、家庭和事业,因此当现实偏离幻想时,往往难以接受。就像望子成龙的为人父母者,最初得知孩子患有自闭症,不能像其他孩童一样成长时,心中难免筑起一道墙,抗拒接受事实。然而越是抗拒,越是不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更大伤害。

相信许多育有自闭儿的父母,最大的心愿是培养起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即便在父母过世后,无需依赖他人,也能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关键的第一步,就在于必须先接受孩子天生的与众不同,理解孩子所需的特别教育,才能慢慢让孩子学习独立,活出自己的人生。

(作者是新闻中心记者 thwakwee@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