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扬:“钱”不好花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

最近一段时间“回”北京的老同学,多多少少都经历了“有钱花不出去”,或者“钱不好花”的尴尬。

这倒不是因为北京没有东西买,或者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比起20年前,现在可以消费的地方多了很多。

感觉“钱不好花”的尴尬在于,北京人现在多用数码支付方式,现金反倒成了稀罕物。

一位学妹比我早两周到北京度假。当她有一天掏出现金想要付账的时候,收银员居然告诉她,找零钱有困难,最好能够给正确的数额;而她后来才知道,在一整个月内,该收银员只收了三次现金,包括学妹那一次。

听了这段经历,便决定在离开新加坡之前,就把自己的微信支付账号给建立起来,以免遇到类似的尴尬。微信这个应用程式,我用得不少,上面的“红包”功能,也和老朋友、老同学一起收发过,自觉应该不难搞定。

可是,当我试图将微信支付和信用卡捆绑在一起时,却被告知需要使用“中国身份证”申请的信用卡,试了好几次,换了几张信用卡,结果都是一样,最后只好作罢。

到北京后,热情的朋友老王到机场接机,还张罗了午饭。结账的时候,抢着付账的场景没有出现。我每次到北京,经常都是老王请客,但这次不是因为我不想跟老王抢——说实话让他来接我,还要请客,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但事实上我完全没法跟他抢。

只见餐厅服务员拿着一个无线付账器,对着老王手机上显示的条形码一扫,支付随即完成,这时我的钱包都还没掏出来呢。

比起新加坡屡次想要推行,但就是流行不起来的无现金支付方式,中国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认为其因有三。

首先,中国一向来都没有大面额钞票,最多是百元,以现在的物价来说,根本不能算是大钞。人们买贵一点的商品,在过去得带着如砖头一样的一捆钞票才够付账。比起来,新加坡最常见的50元面额钞票还是很好用的。

其次,人民币向来都有假钞的问题,商店里收到百元钞都要过一下点钞机验证,相当麻烦,而新币却较少遇到假钞。

第三,在中国用无现金支付方式没有手续费,有些时候在应用程式上甚至会有打折优惠。消费者使用现金,反而要贵了不少。新加坡好些无现金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提款卡转账,有时候还要加收手续费,使得一些商家情愿顾客用现金付账。

这次到北京,原本想带着平时少用的焦距少于15毫米的超超广角镜头,想着如果用来拍故宫里的大殿应该不错。上网一查,发现要么得上网预约,然后用网络银行服务付钱,要不到了现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购票,也还是无现金支付方式。

网民在网上评价说,故宫这一做法,意味着文盲、科技盲就无法“入宫”了。后来又搜得一则新闻,说故宫还是开了两个窗口,允许没有手机支付方式的外国游客购票。看来如果真有乡下老人攒了足够买门票的现金想“进宫”,还是有解决方式的,毕竟用现金的窗口没有彻底关上。

有一天晚上,我到便利店买点东西。看着收银台上张贴的二维码,我无奈地掏出了一张红色“毛爷爷”。所幸收银员没有拒绝,她接了过去,走了几步到已被遗忘的点钞机那里过了一下,收下了。

(作者是新闻中心记者 tanky@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