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惠:短租房攻防战

去年共有35万名来自全球160个国家的游客,来新时选择入住民宅。(路透社)
去年共有35万名来自全球160个国家的游客,来新时选择入住民宅。(路透社)

字体大小:

记得中学上历史课时,老师总再三叮嘱,分析文本要注意出处,判断其是否客观可信。十多年后在工作上处理一些信息时,也会提醒自己要这么做,并尝试思考作者如此呈现信息,引导受众思考方向的用意。

短租房平台Airbnb上周末公布一份报告指出,去年共有35万名来自全球160个国家的游客,来新时选择入住民宅,为本地屋主带来1600万元的收入;若加上本地消费,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则多达4亿1100万元。

Airbnb网站上有约8100个本地单位供出租,报告说其中85%地点在典型旅游景点范围外,游客一半的开销花在邻里商店,每人平均每日消费74元。

市区重建局​上月底刚结束短租房监管条例的公共咨询,并将根据各方反馈制定措施。Airbnb此时推出报告显然别有用心,强调的是招待游客入住民宅有利于经济,尤其是邻里商店;国人出国或游客来新选择入住民宅也是大势所趋,借此敦促政策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不过,有经济师针对报告指出,民宅短租房的经济贡献非常小,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1%,显示其仍属小众市场。

报告中没提及更关键的信息。政府组屋和私宅最短租约分别为六个月和三个月,这意味着屋主的出租行为已属犯法,所谓的1600万元收入更有漏税嫌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更像是明目张胆地宣扬有多少人在犯法漏税。报告中刊登屋主感言但没有提供全名,似乎也有掩护他们的用意。

从宏观层面看,研究报告强调规模与影响力、给媒体独家换取较大篇幅报道,诸如此类的强势宣传手段,颇有美国利益团体游说拉拢民意代表的作风。互联网时代海外科技巨头进军亚洲重要市场,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已是众所皆知,但人们对其中隐藏的舆论摆布手段则关注较少。

政府并没有就报告作出回应。无论是以静制动还是尚未找到应对策略,值得关注的是政府至今的监管力度相当有限。与Airbnb所提供的数据相比,市建局在2015年至2017年间调查的违例短租案例,只从377起增加至820起;今年首三个月调查的则是区区200起。违反租期条例被判刑的至今也只有一起。

政府说要加强监管,但却没有遏制Airbnb促销与屋主赚外快的决心。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人海战术显然有效,因为要追查和起诉每一起违例案件是耗时费力又昂贵的过程。

从2015年初首次针对短租房监管问题展开公共咨询,到去年考虑创造新私宅类别提供短租服务,再到今年4月又办公共咨询,漫长道路显示了制定有效监管的难度与复杂性。市建局提议的新条例包括,业主必须征得至少八成支持率、申请营业执照以及遵守90天出租顶限等,措施比现有的严格,但估计仍无法完全打击非法短租问题。

比酒店便宜又更贴近当地风土民情的民宅,确实对部分游客产生独特吸引力,只是短租房的长期影响并非过客所能体会。除了最直接的噪音和设施损坏,一些城市也曾爆出屋主安装秘密摄像头偷拍访客的问题。此外,住宅一旦成为短租商品,将导致可供人们租买长期居住的单位减少,把租金和房价推高至人们难以承担的水平。这些问题在纽约和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已出现,其中衍生的社会与政治成本,不会写入游客收据,只能由当地人买单。

(作者是新闻中心记者 limx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