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嫦:勿忘失智者

字体大小:

日后的失智症患者由谁来照顾,会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久前,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一场分享会上谈及照顾患有失智症、已经认不得她的93岁母亲,席上听众无不动容。

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向糖尿病宣战,各个机构为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展了不少宣传运动,提高了大家对糖尿病的认识。但对于失智症,除了慈善机构连氏基金、邱德拔医院和新加坡失智症协会在积极推广的“勿忘我”公众教育运动,就欠缺了如对抗糖尿病般、由政府带头的全面运动。

失智症虽然不像糖尿病那样会引发其他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可是患者通常不能按常理思考而无法独立生活,给社会和家人带来莫大的困扰。

环顾四周,不少人的家里都有不同程度失智的亲人,他们都在默默地承受着照顾亲人的重担。

我有一个朋友的哥哥姐姐都结婚搬离老家,剩下单身的她与老妈子同住。原本两人互相扶持,生活还过得去。自从妈妈失智后,哥哥姐姐各有事业和家庭,照顾妈妈的重担就落在她身上。当妈妈的病情越来越糟,她选择辞去工作,成为妈妈的全职看护。

新加坡失智症协会的网上资料显示,在2005年患失智症的65岁以上国人有2万2000人。估计到了2020年,人数会增加到5万3000人。到了2050年会再增两倍,到18万7000人。失智症是我们步入老龄化社会另一个必须重视的疾病。

首先,我们必须通过各种管道的宣传,增加人们对失智症的了解。许多人以为失智症是一种正常的、无可避免的老化现象,事实上它是一种疾病。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疗失智症的药物,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若及早就医,还可以减缓病情的恶化。

其次是我们必须给予失智症病人,及照顾他们的看护者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已推广多年的“勿忘我”公众教育运动,希望提升大众对失智症的了解,并教育人们为患者打造一个失智友善的环境。已有超过80个组织、商家和机构参与培训,教导他们的员工、义工等相关的知识,以及该如何帮助失智症患者。

出于不理解,很多人对失智症病人表现得不耐烦、不愿聆听,也不敏感,有时会不经意地触动对方的情绪。不少为人子女者选择避而远之,在一个家庭里,照顾失智亲人的重担,往往落在一两个儿女身上。

除去有经济能力,能聘请女佣或者负担得起疗养院费用的家庭,其他家庭恐怕就得有人得辞去工作,做全职看护人了。如果每一个失智症病人都要一个辞去工作照顾他的人,这会是日渐老化社会的沉重负担。况且辞去工作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长久而言,生活压力不轻。

目前一些日间护理中心和疗养院,也提供喘息服务,让家人安排失智的亲人入住几天,让看护者能歇一歇,暂时减压,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现代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愿意照顾失智症病人的家属更少。日后的失智症患者由谁来照顾,会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失智症病人需要社会的包容和接纳。目前有六个社区设立友善站,让周围的居民了解失智症的病征,遇到迷途的病人,可带他们到友善站去,让义工联络他们的家人,好带他们回家。

友善站是社区伸出援手的第一步,但它所能提供的协助毕竟有限,失智症患者和他们的看护者需要更多的社区扶持。

当局也许可以考虑扩大对失智症病人的社区护理,除了之前宣布的增加失智症日间护理中心的名额,希望也能增加更多能够接纳失智症患者的疗养院,通过与社区医院的合作,减少这类疗养院的成本。

从经济和精神的层面看,照顾失智症病人的压力,往往会超出一般家庭的负荷,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人们对失智症的认知,及早预防或延缓它的发生。对于已患失智症的病人,还必须通过社区的力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看护者所承受的压力。

(作者是新闻中心采访副主任 tohys@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