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永康:《建丰二年》的虚与实

字体大小:

康庄道

现实中要是谈论“建丰”一生的功过,最为显赫彪炳的,恐怕还是在于他在重重内外压力之下,坚决主导台湾民主转型的这一项。

为解读香港知名作家陈冠中的《建丰二年 : 新中国乌有史》 ,曾作一番上下求索。同时发现,今年1月13日,中华民国(台湾)前总统蒋经国(1910年至1988年)逝世30周年,国际媒体对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仍然谈论不休。这说明,本人这番探索,并不过时。

本书书名中的“建丰”,是蒋经国的表字。

陈冠中曾活跃于两岸三地,长居北京之后,写成寓言小说“中国三部曲”。《建丰二年》(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是第三部。小说设想中国国民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胜出,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中,神州大地生活出现另一种可能性。这样一种论述方式,加上书中所重视的两种价值观——“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在大陆都视为敏感,小说因而被列为禁书。

现已移居美国的文学教授康正果,有篇博文详论陈冠中的历史想象写法,并称此书为一篇“解恨赋”。另一些论者则指出,此书固然批评共产党,但也批评了国民党。假想,是为了思考得失成败,并非妄求历史翻盘,得个“爽”字。

对于国民党的“威权”统治,对于政权“父传子”的映射,党同伐异,教条是从,本书不乏批判。现实中蒋经国1978年当总统职,本书把1979年说成有如古代帝王年号的“建丰二年”,是种讽刺。

书中暗喻,号称宪政时期的中国,连任五届的老总统(蒋介石)在1975年“崩逝”,补上职位的副总统(严家淦)表示期满不求连任,并亲自向党中央推举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少主”(蒋经国)上位,意味伪造民主。

对此有人反驳: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届,蒋介石以戡乱为由多任了一届。国民党若统一大陆,更无需戡乱法,何来五届连任?

本书中心思想,源于大陆易帜以来,滞留香港的所谓自由派知识分子。其中一位人物,就是贯穿本书的东荪先生。

作者说,东荪代表的是他已故父母那个年代。中国当时的这批知识分子,既对共产党失望,也不受国民党欢迎,寄居香港,不论谁当政,只要中国一天不民主,便不回国。(现实中的张东荪在中国文革时被迫害,惨死狱中。)

当然,小说仍有个基调:尽管国民党一党专政,假使它在1949年后掌握大陆政权,便会因重视“绅权”,因“三七五减租”及“耕者有其田”的循序渐进,解决了土地改革矛盾,从而避免了共产党阶级斗争、消灭地主、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悲剧。

不过,现实中要是谈论“建丰”一生的功过,最为显赫彪炳的,恐怕还是在于他在重重内外压力之下,坚决主导台湾民主转型的这一项——要不是他在1987年宣布解严解禁,台湾“政治民主化”遥遥无期;没有1996年掀开的总统选举,便不会确认“军队国家化”。试想,“国军”若是“党军”,2000年民进党上台岂不马上被政变推翻?

小说的结尾定格在1979年12月10日的夜晚,这其实是“建丰”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考验。现实中,这一天是联合国世界人权日,也是台湾发生“美丽岛事件”的关键时刻。面对沸腾的群众运动,当事人如何以冷静理性,使得流血减至最低,使得新政党因此而诞生,这才是重要的“历史”。

避重就轻?有人说,陈冠中没有接着写下去,也许是要“留白”,让读者发挥想象;也许为自己写续集铺路。

蒋经国逝世30年后的今天,许多源自中国大陆的学者,仍然称他“以独裁结束独裁,以专制结束专制”,但又找不到更好的诠释,来解开这个明显的悖论。早报网刊载了2016年4月13日,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蔡东杰,对凤凰评论《高见》的解释:是李登辉启动了台湾的民主化,之前,蒋经国则提供了威权的转型。

蔡东杰说,现在的政治学太重视制度,而忽视了若干特殊个人。“蒋经国时代还算是一个民本的党国体制,他在巩固权力的同时,理性的兼顾到,要以人民来作为权力基础,而不是用强力方式把权力直接放在自己手上。蒋经国最有名就是他很亲民,这是他的选择,可是这是很少人的选择。威权者有很多,可是‘蒋经国’很少。蒋经国选择了用民本的方式来巩固威权,这让台湾的民主的转型,有一个稳定的方式。”

《建丰二年》也不否认,冷静理性的“特殊个人”,对政治非常重要。我读此书,发现页205有段神来之笔,说1979年12月10日的下午,“少总统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见面。从七三年开始,李光耀几乎每年以私人名义来华一两次……”

现实中,建国总理李光耀自1973年开始,与“建丰”先生建立密室会谈的情谊。四目交投,双向烛照,之后各自推行亲民政治、议会制度、民生规划、培养本土精英等韬略,也因此给亚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关键性的史实,我们还是要尊重的。

(作者是本地退休报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