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丽云:求取安全共存之道

字体大小:

生态平衡,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物种和资源,维持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但一般指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两者之间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近日,同事面簿转载英国大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艾登堡禄(David Attenborough)的文章,吁请人们把一汤匙糖水放在后院,拯救小蜜蜂。

原来,小小的蜜蜂,正面临生存危机。

这篇颇具意思的文章说,蜜蜂是传粉昆虫,喂养世界90%的人口;要是没有蜜蜂,人类无法生存。

艾登堡禄警告,过去五年,蜜蜂数量已减少了三分之一。蜜蜂一旦从地球消失,人类只有四年时间可活。

他说,有的蜜蜂显得气若游丝,跌落地面,其实只是过于疲累,无力飞回蜂巢,却可能因此被人扫除。它们只要一点糖水,就能恢复体力。

看来人类要与其他物种共存,还需要更多理解。

蜜蜂减少引起英国人的关注,地球另一端的我们却为繁殖力惊人的野猪、野猴苦恼。

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因为生态失衡了。

生态平衡,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物种和资源,维持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但一般指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两者之间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新加坡人口稠密,高度城市化却也处处绿意,充满自然生态。

笔者就住西北部,附近原本有许多充满绿意的树林。数年前,几个地段陆续招标,发展商大兴土木,公寓和公路占地越来越多。建筑业蓬勃,供野生动物居住的树林自然也就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少。

除了感觉气候变热,大家也发现被迫放弃家园的猴子和野猪,跑到住宅区内觅食。去年10月,就有野猪在山景道一带咬伤人,引起哗然。

再不采取防范行动,野猪、野猴伤人事件,肯定还会发生。

据研究水獭的专家估计,本岛有至少60多只野生水獭。它开始在本地出现,也不过是三几年的时间。至于野猪,虽未有官方数据,但就一般观察,相信数量不容低估。

就有驾车者拍到至少百只野猪,浩浩荡荡在汤申路一带“出游”的景象。

遇见五六只大小野猪出游是城市人的野趣,但换着是上百只,则是可怕的事情。

前年11月,一头野猪闯出武吉知马生态连道(Eco-link@BKE)靠近的马路,酿成严重车祸。

马来西亚籍骑士受重创后心智能力受损,家属把矛头指向国家公园局和陆路交通管理局,指它们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确保野生动物不会闯入公路,给骑士和司机的安全构成威胁。本案已入禀法庭,陆交局和公园局都不愿置评。

陆交局或许得慎重考虑,树立更多提醒动物出没的告示牌,同时安置围栏,甚至限制该路段的车速,预防动物被撞,也确保驾车人士的安全。

关心野生动物课题的义顺集选区国会议员黄国光,就曾建议当局先统计岛国各种野生动物数量,再计算自然保护区等绿色地带的容积率,若发现动物数量超出容积率,可采取适当措施如推行动物绝育计划等。

爱护动物者或许会觉得这样有违“兽权”,但本土野生的动物本来就不是处于完整的自然食物链中,人为力量补上缺失的部分也是合理的。

笔者多年前到瑞典旅游,在前往度假屋的公路上,两旁植物茂密,随处可见小心麋鹿和动物出没的告示牌。在一些野生动物较常出现的地区,左右车道更设有高高的铁丝围栏。

为了更了解公众对野生动物相关课题的看法,农粮兽医局上月20日至本月18日,就野生动物和飞禽法令的修正建议展开公共咨询,包括探讨是否应该赋予民众取缔野生动物非法喂食者的权利,例如取缔非法喂食鸽子的人。

关心野生动物的民众,还有三天,可以到民情联系组(REACH)刊登在网上的资料,就喂食、放生、捕杀、执法和刑罚等不同课题填写问卷提出反馈。

在城市中想与各种野生的动物共存,这只是第一步。

(作者是新闻中心记者 pohlh@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