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婷:步步惊心

一名男子在荷兰路骑电动踏板车。(档案照)
一名男子在荷兰路骑电动踏板车。(档案照)

字体大小:

现代人步行的机会已经大大减少,个人代步工具带给人们便利之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否进一步“限制”了人们的行动,使人愈加“不残而废”?

编辑室内外

父亲月初刚度过诞辰,虚岁89,已是白眉老翁。他平日作息很有规律,周一至周五早上除非刮风下雨,或是去看医生做定期检查,否则他总会从住家一路走到两公里外的熟食中心,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咖啡友聚一聚后,再走两公里路折返家门。

这样的晨运行之有年。但过去几年,因为沿途有不少地铁工程,而父亲的晨运路线避不过汤申路上段地铁站工地,尽管他老神在在,我们还是担心他走在马路边人行道,被失控的大卡车、小汽车、电动脚踏车,以及形形色色的个人代步工具撞着。

交通工具是越来越多样化了,尤其是个人代步工具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多代步的选择。但是,这些代步工具带给人们便利与环保,却也产生不少问题。近年来时不时发生涉及个人代步工具的意外事故,便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与担忧。一些家庭更因此承受家人被撞至重伤或身亡的悲痛。

今年5月生效的《活跃通勤法令》,规定个人代步工具的重量不得超过20公斤、宽度不可超出70公分,最高时速25公里等。另外,若是在人行道及公路上违规使用,一旦被发现,器材将被没收。法令生效初期,执法人员频频出动,逮着不少违规者,并充公其代步工具,起着杀鸡儆猴的作用。立法近三个月以来,路上个人代步工具的踪影确实少了,但在一些私人住宅地区,尽管灯柱上高挂着警告海报,却仍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在灯柱下飞驰而过。

另一方面,在陆路交通管理局收紧个人代步工具的管制条例后,却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有业者走漏洞,把不合格、配有座椅的个人代步工具,挂上“行动辅助工具”名义来卖,试图鱼目混珠。于是,路上冒出了一些身体健全的人,骑着“冒牌”的行动辅助工具四处走动。负责领导活跃通勤咨询小组的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费绍尔,日前便在面簿发贴文透露,咨询小组将研究是否也该管制行动辅助工具。

行动辅助工具指的是包括电动轮椅、电动代步车等,主要供双脚无力的年长者和行动不便的人使用。冒牌货的出现会否误导真正需要的人,导致他们买错代步工具?又或者身体健全的人可能利用它来钻法律漏洞?

如果这些鱼目混珠的工具在市面上泛滥,而健全者超速驾驶导致意外发生,可能会使得真正需要使用行动辅助工具者遭受他人质疑。

行动辅助工具是应该受管制。或许有关当局应定义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使用这类工具,而且限定在受认证的医疗器材商店,以及相关的志愿福利机构出售或出租。使用者须申请许可证,在必要时出具证明,类似驾驶执照。

除了认真立法、严格执法,人们的自律更重要,而这也检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多高。

但话说回来,现代人步行的机会已经大大减少,个人代步工具带给人们便利之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否进一步“限制”了人们的行动,使人愈加“不残而废”?

同事雁冰不久前写的专题,引述资深社工黄明德的一段话,令人深思。

黄明德谈到他前往日本做高龄研究,和当地教授经过东京一座天桥时骄傲地说:新加坡部分天桥设有电梯,高龄者不需要爬得这么辛苦。

黄明德说:“日本教授没说什么,只叫我在天桥上等着,然后我看到一群群高龄者,很多扶着拐杖,一步步爬上了天桥。教授说,我们应该警惕,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在帮忙他们,但最终我们是否拿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父亲步行数公里的晨运,步履缓慢却稳健,运动量比他那忙忙碌碌的子女都来得多。老当益壮,不是没有道理的。

(作者是新闻中心采访主任 tarntt@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