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祥:知天命更要知老之将至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但有些人即便到了55岁也未必会很有意识地为退休打算,而一切的规划都要从“知”开始。

在古汉语里“知”是“智”的通假字,因此在一些语境里,“知”可以当“智”来理解。虽然现代汉语已经不再使用通假字,但很多时候,“知”的结果成就了“智”;而“智”的前提往往需要“知”相辅。

最近公积金局首次公布“退休养老与健康调查”(Retirement and Health Study)的部分研究结果,发现有58%国人年满55岁后,会从公积金户头平均提出3万3000元的现款,其余约四成国人则选择把钱留在公积金户头。有趣的是,在提出现款的国人当中,51%把钱转而存入银行。

目前一般银行储蓄户头的年利息是0.05%,如果把这笔钱留在公积金的普通户头,年利率是2.5%,要是特别户头年利率则是4%——这是银行普通储蓄户头的50倍和80倍。换句话说,把1万元存放在公积金,每年的利息可以是250元或400元,但是在银行却只有5元。

重要的是,这51%把钱转入银行的会员到底有多少人清楚这么做会造成利息上的损失?

有学者指出,很多人把钱提出来再存进银行,可能是要试试是不是真的能提款,又或者担心政策改变,将来不能提钱。也有老一辈的人以为公积金里的款额一年只能提一两次,因为在2014年之前,会员每年的提款次数确实有所限制,但现在已可以多次提款了。

问题是,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过时的信息而被误导?

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当局的部分研究结果,或许还有其他数据和分析是我们无法得知的。

报告也显示,在提出现款的会员当中,27%把钱用在家庭开销,13%偿还贷款,12%用在出国度假。

可能有人觉得好不容易等到55岁可以领取部分公积金存款,要提出来好好犒赏自己或宠一下家人,那是人之常情。

如果这些人在提领之前已经精算过,对比了手上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及公积金户头款额,知道动用哪一个比较划算,那是个人的选择。但如果不明就里,只是觉得公积金里的钱不用白不用,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贸然决定,10年后就要承担入息减少的后果。

目前的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55岁的会员只要有“房产抵押”,公积金退休户头只须保留基本存款(目前是8万5500元),其余的款额都可以选择提出来。到了65岁,每月可获得720元至770元的入息。如果选择保留全额存款(目前是17万1000元),那到65岁每月可获的入息则是1320元到1410元。

当这些人在55岁以后提出公积金户头的存款来度假旅游、装修住家,甚至花在休闲娱乐的时候,有没有更积极的管道知会他们,如此一来到65岁时所获的入息将缩减多少?

公积金制度一直是我国的社会安全网,不论是政府、雇主或个人都做出许多妥协及调整。好不容易用二三十年或更长时间累积的储蓄,到了55岁可以提领时,是否也应该同样地审慎?

除了被划入终身入息计划的公积金退休户头,其他户头的存款该怎么规划、该不该用现金填补退休户头、该先用手上的现金还是动用普通或特别户头的钱等,这些信息是否可以更好地传达给国人?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但有些人即便到了55岁也未必会很有意识地为退休打算,而一切的规划都要从“知”开始。

我们既然已为公积金计划付出那么多努力,到了55岁虽然不算是“最后一英里”,但起码也是关键的里程碑,在信息传达跟财务规划方面,政府、社区和家庭是否可以提供更细致更到位的帮助?

怎么处理公积金存款是个人的选择与权利 ,但怎么协助他们做出知情的决定,或许我们还得再多尽一分力。

(作者是《联合早报》新闻编辑组副主任 tingks@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