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包袱渐渐卸下的华文华语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近日,坐落在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和南大湖附近一条名为“南洋谷”的道路正式易名为“陈六使径”,而南大也将校内的人文学院大楼命名为“新加坡福建会馆楼”,以铭记已故前南洋大学创始人陈六使,以及福建会馆为推动本地文教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档案照片)
近日,坐落在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和南大湖附近一条名为“南洋谷”的道路正式易名为“陈六使径”,而南大也将校内的人文学院大楼命名为“新加坡福建会馆楼”,以铭记已故前南洋大学创始人陈六使,以及福建会馆为推动本地文教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当冲突扩大,人以群分的时候,语言与文化是最容易牵动情绪的题材之一,而激烈竞争所带来的残酷后果,往往是让人把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


有个东西像一道很亮、很炽热,甚至显得刺目的光束存在着,随着国家发展、社会变化还有时间迁移,这道光渐渐变得柔和,甚至有点无力。然而,再微弱的光,它还是有指路的力量,把人引向光的源头。


华文教育、南大、华语,就是这道光束。光之源,也就是华人文化,它非善非恶,但是在一定的历史空间里,碰到新加坡当时的地缘政治、国内英文教育和华文教育群体间的隔阂以及多元种族社会的现实,被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力量扭曲。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