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蕾:那些关于钱的事

字体大小:

有空在家,不妨为自己做个现金流分析,算算收入,再算算日常的生活费、孩子的教育费以及车贷房贷。风和日丽之时,传统的财务规划一般是三个月,也就是说银行里的存款,在没有收入的状态下,至少应该足以维持三个月的开支;但在疫情肆掠的特别日子,应该要有更长久的考量。

构成人生财富的要素,基本上是由三项指标来界定的——现金流、资产和债务。现金流是个人收支平衡和企业运转的命脉,一周前,金融管理局宣布,企业和个人可以向银行申请将房贷、贸易融资、卡账、保费等等,延迟付款或推迟到今年年底,就是为了协助家庭和企业妥善管理收支,以减少出现大萧条的概率。

但这把双刃剑无疑也给金融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资金延迟回笼会导致银行的风险资产大幅上升,影响着金融周转的命脉。全球信贷评级机构立即将新加坡银行评级,从“稳定”下调到“负面”。这不但会推高银行的融资成本,也会对新加坡银行业的未来造成深远的影响。

强劲的政策干预和政府推出的近600亿元的援助配套,无非是希望民众和企业手上的资金更为宽裕,可以减少裁员、适度带动消费、维持基本的民生,为新加坡能够在疫情得到控制后,重新建立新的经济秩序而打下基础。

有句时髦的网语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而行”,在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金钱和政策上的援助配套,来解决自己切身利益的同时,也让我们用赚钱一样认真的态度来负责任地花钱,理解坚韧团结、同舟共济和相互扶持背后更为深远的含义。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医疗只是抗疫的其中一个表象,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物资供应和调配的能力,以及民众的素质,最终都将主导事态的发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个人都是战士。

过去20多年,代表金融市场指标的美国股市,从没出现在一个月内连续四次暴跌到引发熔断机制的地步。

新冠疫情和过往股灾相比,其规模和广度是前所未见的。危机和疫情发生在信息化、技术化、国际化高度结合的背景条件下,加重着各种风险的关联和共振,打得人类筋疲力尽。茫茫四顾,眼前尽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至于复苏的步伐,有经济学者认为是U,有的认为是W,有的认为是L……其实没有人知道明天是怎样的。危机的自我发展和复苏,只有在它走完整个过程后,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

看回过往,自1929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经历了大大小小14个熊市,每次熊市平均持续19个月,跌幅为39%,这还是没有疫情影响的市场周期。

一项投资也好,一门生意也罢,是放还是留,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张损益表,并为接下来的一年半载的日子准备充足的弹药,在巨幅波动的资本市场里,系好安全带,保全财富,同时远离病毒。

空前的灾难让我们处于充满离别的时代。疫情充斥着死,从而让人眷恋着生。人生中至少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因为憧憬着美好,让我们相信人间还是来日可期,为我们今天仍生存着而感激生命的悲欢离合,欣喜交加。

(作者是私人银行从业员,本文仅代表个人立场 tanlei@singnet.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