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13届大选

沈泽玮:“沉默大多数”将以选票发声

(图/Pexels)
(图/Pexels)

字体大小: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办大型竞选活动,结果反应比预期中差。

据说有美国网民在抖音海外版发起号召,呼吁反特朗普的年轻人在网上索取集会门票,制造反应踊跃的假象,但当天不出席,打脸特朗普。

不知消息是否属实,但这在在凸显网络世界的特质:虚大于实。

特别是关乎国家政局走向的重大选举,肯定有网军搅局。毕竟,在网络世界,你永远不知道是在跟一条狗还是一个人说话。

疫情使得新加坡本届大选史无前例地搬上网。各政党和候选人会不会也陷入只顾网络、忽略实体的盲点?有多少人将成为那个被打脸的特朗普?

朝野政党似乎都做好网络竞选准备了。

陈清木领导的前进党,办了好几场网上论坛及播出方言视频。高调宣布加入前进党的李光耀次子李显扬,还通过网络视频发表“告同胞书”。民主党主席淡马亚教授带着下一任国际传染病学会会长的光环,在网上接受提问。

工人党尤其成功。带点悬疑的背景音乐、鲜明的剪辑手法,加上党员朴实的谈话内容,诱惑着网民一秒秒追看。开头部分用黑白乍变的灯光效果,去突出“失衡则看不清”、国会需要有另一种声音的论点,将视频光声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原本不善经营社媒的行动党迎头赶上,甚至比反对党还会玩。几个色彩鲜明的面簿账号串联,一起转发有利于行动党的信息,有时还会以“带风向”贴文引导舆论,形成合纵连横之势。

网络提供了较扁平化的平台,人人都可以玩。但网络世界浮躁缥缈,贴文的“点赞”“分享”和网民的留言,不一定能反映社会的真实民意。

首先,社媒用户以年轻人居多,年长者不一定上网,这部分民意就不会反映在社媒平台上。一些年长人士可能会加入老友之间的WhatsApp群,但外界无从判断这些封闭式平台在想什么。

再者,像面簿这种通过演算推送贴文的社媒平台,很容易制造虚假的“同温层”效应。这是我在社媒平台工作两年的最深刻体会。

当时我天天思索:什么样的内容能吸引眼球?一个不败的套路是:触动情绪。可以是温馨、八卦、搞笑、酸人或狠批,只要触动网民心里那根弦,就能激起千层浪。

但每次喧嚣过后,我又有更多疑问:那些闹哄哄的网络现象,真能反映实现生活的情绪吗?一则贴文有上千上万个转发,就说明文章观点广获认同吗?

很多时候,这恐怕只是网络“同温层”效应在作祟。

通过演算,社媒平台让拥有相同取态跟想法的人相互取暖。你越是喜欢某一类型的文章,平台就会推送更多类似文章给你,志趣相投的网民一再碰面,很容易形成集体迷思。

同一个网民会在不同时政类账号的多个贴文下留言,无意间制造舆论假象。看似很多网民在骂(或支持)政府,或在唱衰(或支持)反对党,原来都是同一批人。

不喜欢上网、不会上网,或者在网上静观的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到底在想什么?面簿不会给出答案。沉默者可能是利益诉求发生变化,但发声管道缺失所致。

选举没有“包吃”,贴文的转发热度和网民的留言,可作为一种民意参考,但始终无法取代勤走基层所捕捉的民意走向。

冠病引发危机,行动党寻求强有力委托,反对党寻求多元声音和有力监督。民生问题和疫情问责接下来相信将引爆网络攻防战。

但选举终究要回归实体投票行为。疫情下的选举,不在网上发声的“沉默的大多数”,最终会如何以手中的选票发声?

(作者是新闻中心国际组副主任 simtw@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